当前位置:京东健康>丹东市中医院>种植科>

科普文章

丹东市中医院

种植科

科普文章
  • 宫颈癌是中国 15 岁至 44 岁女性中仅次于卵巢癌的第二大高发癌症,众所周知,著名歌星梅艳芳就因宫颈癌早逝的,说起宫颈癌就不得不说到HPV病毒,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而90%以上的宫颈癌确实伴有高危型HP,据悉,宫颈癌疫苗已在国内上市,随着新闻的播出已引发广泛热议,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这个叫“HPV”的病毒。 什么是HPV?HPV(Human Papillomavirus),全称为人乳头瘤病毒,共有100多种亚型。但是,不同亚型的病毒致癌能力、作用部位不全相同。 HPV病毒感染普遍吗?非常非常普遍,平均80%以上的人一生中都曾感染过HPV病毒。看到这,很多朋友觉得很可怕,小编告诉你:不要怕! HPV中低危型主要引起两性生殖道的尖锐湿疣,目前尚未发现低危型HPV引发宫颈癌的证据。而其中HPV-16才是引发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它与50%的宫颈鳞癌和30%以上的宫颈腺癌有关,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HPV都会致癌的;并且,事实上,大部分时候人体免疫系统能自动清除HPV病毒,并不会有任何后果。但如果一个人反复多次感染同一种HPV高危病毒,就有可能导致宫颈癌等疾病了。 HPV病毒是怎样传染的?HPV病毒是接触传染的,除了性行为这种传播途径之外,其实,与hpv病毒的亲密接触就可以传染,比如:酒店不卫生的马桶或纸巾等用具,如厕前不洗手等等。即使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亦不能完全预防,男女会交叉感染。因此,一定要避免上述行为,预防感染;小编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女性患者患病后引发了家庭矛盾,希望看完小编的文章后千万要摘掉私生活混乱的人才会感染HPV病毒这种错误的想法。最后祝各位女性朋友都能远离宫颈癌,拥有美好健康的生活。

  • 今天我要说的就是高钾血症,严重的高钾血症会导致心脏骤停,从而发生猝死,毫不客气的说这样的悲剧时有发生。所以,我经常告诉患者,要治肾脏病,先要看好心脏,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心脏坏了,肾脏是治不好的,就算是治好了也无福消受。发生高钾血症的大多数都是肾衰竭的患者,尤其是当肾小球滤过率(GFR)小于 25ml/min 时较易发生,且 GFR 越低,发生高钾血症的可能性就越大。 导致肾衰竭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外在原因,最常见的就是没管住嘴,或不知道哪些食物含钾高而误吃了很多。所以,今天我把含钾高的食物给大家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避免发生高钾血症,远离危险。按每 100g 食物中的含钾量多少分为三类:低钾: 100g 食物中含钾量<150mg 高钾: 100g 食物中含钾量>250mg 中钾: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1、高钾食物 a、主食类:荞麦(面)、高粱米、马铃薯(土豆)、马铃薯全粉、黑米、玉米面。 b、蔬菜类:小水萝卜、甜菜根、蚕豆、毛豆、豌豆、雪里红、菠菜、娃娃菜、樱桃番茄(小西红柿)、红干辣椒、彩椒、苦瓜、大蒜、荠菜、香菜、竹笋、黄花菜、芋头、蒲公英、苜蓿、鱼腥草、蕨菜、苦苣菜、银耳(干)、榛蘑(水发)、紫菜、莲藕、多数菌类。 c、水果类:干枣、蜜枣、葡萄干、山楂、柿饼、无花果(干)、芭蕉、香蕉、菠萝蜜、桂圆(干)、椰子、榴莲。 容易发生高钾血症的肾功能不全患者,要尽量避免,如已经发生了高钾血症,要禁止实用上述食物。对于高钾蔬菜,可通过开水烫三分钟以上去钾再食用。 2、中钾食物 a、主食类:小麦粉、油条、玉米、薏米 b、蔬菜类:青萝卜、扁豆、刀豆、豆角、尖椒、蒜苗、韭菜、油菜、芹菜、鸡毛菜、茼蒿、莴笋、茭白、山药、杏鲍菇、白萝卜、黄豆芽、番茄、蒜黄、蒜苔、菜花、西蓝花、油麦菜、金针菇、胡萝卜、紫甘蓝。 c、水果类:葡萄、柿子、荔枝、橙子、杏、樱桃、石榴、柠檬、哈密瓜。 3、低钾食物 a、主食类:馒头、大米饭、面条、花卷、小米粥、地瓜粉、烙饼、粉丝、粉条、藕粉、米粉、糯米。 b、蔬菜类:大白菜、小白菜、冬瓜、秋葵、西葫芦、西芹、木耳(水发)、茄子、南瓜、心里美萝卜、丝瓜、黄瓜、大葱、洋葱、菜瓜、卷心菜、茴香、青椒。 c、水果类:苹果、蛇果、桑葚、木瓜、火龙果、山竹、西瓜、梨、猕猴桃、人参果、李子、草莓、柚子、菠萝、枇杷、香瓜、桃、芒果。 低钾饮食的标准:每日钾摄入量控制在 2000㎎以内需要注意的是:低钾食物吃多了也会变成高钾摄入,如每 100g 西瓜含 87mg 钾,如果一次吃了 1 公斤西瓜就是摄入量 879mg 钾,需要引起重视。所以,再好吃的东西,就算是低钾食物,也要控制量,各种食物都吃,雨露均沾就基本不会发生高钾血症。

  • 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或免疫应激引发的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那么1型糖尿病有什么症状,日常有什么要注意呢? 1型糖尿病的7个表现要清楚 1、身体倦怠,整天提不起精神,腰膝酸软,两腿乏力,什么事都懒得做,连走路、上楼梯都感到疲惫不堪,饭后困怠思睡。 2、因皮肤抵抗力减弱,经常会发痒,女性患者有时会痒及阴部,如果皮肤受伤,容易感染腐烂,还会长疥疮。 3、视力明显减退,看书、看报眼睛容易疲劳,并经常发生视网膜的病变。 4、患者因体内糖分随小便排出,所以经常感到饥饿而出现食欲亢进,而且有喜好吃甜食的倾向。 5、持续性感到喉咙干渴,饮水量大幅度增加,小便次数一天可有次。 6、女性患者出现月经不规则或闭经等月经失调。 7、手腿出现顽固性的麻痹和阵痛,有时会有剧烈的疼痛,也有人夜间小腿常常抽筋。 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适量运动很重要 首先要避免阳光的直射,运动地点尽量选择在室内,如篮球、乒乓球、室内羽毛球、游泳等。如果要进行户外运动,最好在清晨或黄昏,运动量不宜过大。另外,运动时最好穿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注意水分的及时补充,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结束时做些放松调整活动。 二、冷饮、水果适当吃 对糖尿病人而言,完全禁食水果是不适宜的,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人可适量食用。冷饮也不是完全禁止的,不过即使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人,也应在餐后两至三小时食用,同时要注意控制量,并扣除正餐中相应主食的量。 三、不要喝大量碳酸饮料 天气炎热,人特别容易出汗,水分的丢失量也大,糖尿病患者需要喝大量的水,防止出现脱水。糖尿病患者宜饮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无糖饮料,而不宜饮含糖饮料如可乐、雪碧等。 据了解,往年总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因贪喝大量碳酸饮料导致突然昏迷被送医院急诊。如果糖尿病人出汗较多,未得到及时的水补充,或喝了大量的含糖饮料,非常容易导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四、警惕糖尿病足发生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足部有末梢神经炎及外周血管病者,夏季尽量不要赤足行走,走在沙砾、尖石、烫砂、烫石路上时,要特别小心,不要走得太久。最好穿白袜子,当足部有损伤或是出血时易于发现,并且袜子内面不能有较多的线头或接合处,以免摩擦后损伤皮肤。要穿合脚的、不露脚趾的软布鞋。 外出前、返回后,要检查足部,若发现有溃破等问题,要及时就医,以防止病情加重而不可收拾。睡前可用35-38℃温水泡脚、进行足底按摩,保持脚趾间皮肤干燥,既能解除疲劳,又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细菌、真菌感染。防止烫伤,忌蚊、虫叮咬,有皮肤搔痒不宜抓挠,以防溃破发炎。糖尿病患者不宜睡凉席,一些凉席的缝隙中易寄生着螨虫等,可导致皮肤红肿、刺痒、疼痛;新凉席也容易擦破皮肤,造成皮肤感染。 预防糖尿病吃这些才有效 1、适量吃糙米 英国大约有230万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该数字还在不断攀升。近日,英国科学家建议人们在饮食中将一部分白米替换为糙米,以此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哈佛大学的科研人员对19万英国人的饮食进行了调查研究。综合年龄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后,他们发现,白米升高血糖的本领要远远强于糙米。每周白米摄入量超过5份(约250克)的人和每月摄入量不超过一份的人相比,糖尿病风险增加了17%。研究人员认为,每天把50克白米替换成糙米可将2型糖尿病的风险减低16%。 2、常吃绿叶菜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每天吃菠菜等蔬菜超过120克的人,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常吃绿叶蔬菜的人低14%。可能是因为绿叶菜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和镁元素等,这些都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风险。研究人员建议人们把绿叶菜作为食物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独食用。 3、吃柚子能帮助降血糖 吃柚子有助于降糖。柚皮素是一种抗氧化剂,它让柚子有一种独特的苦味。研究表明,它能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还能让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人进食后,柚皮素能让肝脏燃烧更多的脂肪,而不是储存过多的脂肪。最终,柚皮素可以起到类似非诺贝特(一种调脂药)和罗格列酮(一种降糖药)的作用。 4、常喝帝泊洱可控制血糖 帝泊洱中的普洱因子通过人体生物酶反应,调节代谢,清减体内已经“满仓”的脂肪和超标的血脂、血糖、胆固醇、重金属、毒素等有害物质,溶油清浊,吃了油腻的食物之后都可以冲泡一杯帝泊洱进行化解。 有一组实验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在不停用药和不改变饮食习惯的情况下,饮用定量帝泊洱,70%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至7mmol/L以下,血糖值平均下降35%;帝泊洱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空腹血糖的试验结果显示,经过四周后,帝泊洱能有效的降低实验对象的空腹时的血糖含量。 茶叶中含有的茶酸有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可预防血管硬化,还能清脑明目和清除身体内长期服用的药物残留。血糖高,建议每天喝6袋。

  • 1.为什么要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针对正常人的一般心理困扰。生活中难免遇到风雨,我们的心情也难免有起伏波动,有了心理专家的帮助,我们可以更快康复过来。心理咨询是一面比较标准的镜子,可以不变形地从各个角度正确了解自己。2.心理咨询需要提前预约一般来说,来访者做心理咨询都需要提前预约。这样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会提前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的心理困扰等,可以根据来访者的情况安排合适的咨询师。提前预约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帮助来访者对于咨询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知,另一方面能够以真诚和友好的态度为后面的咨询铺路。3.我能在咨询时间以外的时间联系心理咨询师吗?最好不。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是单纯的咨询关系,最好只在咨询时间接触。要尽可能避免发展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因为咨询师的要求是必须保持情感中立,除咨询关系以外的任何关系都会影响咨询师的情感中立。但是,在咨询时间之外,你如果有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立即跟医生谈一谈,你可以跟他联系。另外,每次咨询时间以45-60分钟为宜;也需要每位来访者完全的信任咨询师,才能达到心理咨询最大的效果。

  • 一、何为健康饮食地中海饮食,健康饮食界的“superstar”,以低碳水化合物,低饱和脂肪酸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而闻名。意大利学者Esposito对比了地中海饮食和低脂饮食对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显示,地中海饮食组的降糖药物治疗比例更低,患者的体重和血糖情况也更理想。一项西班牙研究显示,地中海饮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甚至不必节食。而且,增加地中海饮的橄榄油比例后,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了40%,增加坚果比例则降低18%。以淀粉为主食,多吃蔬菜水果(至少每天5次)、鱼、坚果、橄榄油,少吃肉的饮食习惯有利于降低糖尿病风险,有利于控制血糖。二、该避免的食物1、高果糖甜味剂美国学者StanhopeKL等将超重者和肥胖者分为果糖组和葡萄糖组,提供人体所需能量25%的含糖饮食,观察10周。结果显示,仅果糖组的血脂代谢指标显著增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其他文献也有类似报道。牛津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比了42个国家后发现:高果糖玉米糖浆消费越多的国家,2型糖尿病发病率越高。虽然天然水果中含有果糖,但是食用天然水果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注意,不是果汁。马萨诸塞州哈佛大学公共卫生中心的Qi Sun领导的一项研究追踪了187382名美国卫生职业人员24年,了解他们日常摄入水果与糖尿病的发病关系。研究发现,食用天然水果如苹果、梨、葡萄、葡萄干和特别是蓝莓,可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反,饮用果汁会轻微增加风险。2、高脂高盐饮食 高脂饮食可能诱发肥胖,引起肝脏和脂肪组织的慢性炎症,促进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全身的胰岛素抵抗。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Margaret Morris等的一项动物实验发现,父辈鼠的高脂饮食可导致其雌性后代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从而引起其雌性后代胰岛素分泌障碍和糖耐量降低。至于高盐饮食,荷兰格罗宁大学医学中心的Hiddo J.Lambers Heerspink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高钠盐饮食很可能会促发糖尿病肾病的肾脏、心血管不良事件。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谨慎摄盐,最好选择低盐饮食。 关注糖尿病患者饮食安全,从你我身边做起。

  • 日前,一则名为“一个月全靠水果当晚餐,杭州21岁小伙被送进ICU”的新闻引起大众关注。仅仅是因为拿水果当晚餐,后果就这么严重吗?还是别有隐情?水果代餐现在非常普遍,这种方法到底能否减肥,是不是安全健康呢?中日友好医院营养科于永超给我们从营养学的角度进行了解读:1 水果代餐成疾是个例先来分析一下新闻中的病例。当事人小茅是个21岁的小伙子。一般来说,在这个年龄段,身体状况不会太差。而且,一个月的晚餐都只吃水果,听起来似乎也比“垃圾食品”好多了。只是,小茅到急诊就医时的症状是“头晕、口干、恶心”,验血结果表明“血糖含量达79.98mol/L,是正常人的10多倍。血液PH值为7.05,呈较严重的酸性”。医院给出的诊断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里先纠正新闻中的一个错误,文中血糖值单位用的是“摩尔/升(mol/L)”,实际中我们的血糖值单位是“毫摩尔/升(mmol/L)”,两者相差1000倍。说回正题。对健康人来说,连续一个月拿水果当晚餐,并不会轻易患上糖尿病。既然小茅被确诊为糖尿病,实际情况很可能是小茅之前就患有糖尿病,但他本人不知道,这是隐藏的内因。还有一个明显的外因,小茅选择水果当晚餐持续了一个月,这种血糖负荷很高的膳食模式,犹如雪上加霜,给他本就功能偏弱的胰岛β细胞增加了额外负担,导致血糖快速大幅升高。其结果是令他跨过了糖尿病常见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一般症状,直接进入凶险的急性并发症状态,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而小茅出现了生命危险,直接被收入ICU治疗。所以,这个病例反映的并不是普遍现象,而是个别情况。大家不必恐慌,不是谁拿水果当晚餐都会有生命危险。但这件事提醒了人们要定期体检,争取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2 水果代餐为何受青睐现实生活中,拿水果代餐的大有人在,特别是有减肥需求的人。那么,水果代餐受青睐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个原因是水分多,脂肪少,热量低水果的含水量一般在90%左右,余下的10%左右主要是糖类,而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很少。脂肪是三大可供能营养素中含有能量最高的,是糖类和蛋白质的两倍多,因此减肥人士谈“脂”色变。脂肪含量很少的水果,恰好符合了减肥食物的标准。营养学上描述食物热量高低,指的是单位重量(一般是100克)食物中,所有可供能营养物质能提供的总热量。水果重量的九成是水,相对于含水少的食物热量自然更低,这类食物也被称为“低能量密度食物”。从另一个角度讲,相对于含水少的食物,水果的体积更大,能快速撑起肚子,有较好的饱腹感,让减肥的过程不至于饥肠辘辘。当然并不是所有水果都如此,也有些异类,如牛油果、榴莲、香蕉等水果水分就较少,但热量较高。第二个原因是有营养水果的突出营养价值在于以维生素C为代表的水溶性维生素,钾、镁为代表的微量元素,以及生物类黄酮、花青素等有抗氧化功效的植物化学物质。历史上水果的功绩之一,是两百多年前有人发现柑橘类食物能治疗水手的坏血病,所以维生素C又被称作“抗坏血酸”。我们每天吃的新鲜水果,是身体所需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外,水果中含有的果胶属于水溶性膳食纤维,能增强饱腹感,预防和改善便秘。多种抗氧化植物化学物,也是帮助我们身体细胞抵御自由基攻击的健康营养物质,可降低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病的风险。不过,水果的营养构成也有短板,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维生素B1和B12、铁、锌、钙等营养物质,在水果中含量很低。第三个原因是口味好从营养特点来看,水果还有个类似的食物伙伴,那就是蔬菜,我们会将二者合称为“蔬果”。但蔬菜不如水果味道香甜,所以人们更乐于选择水果,并且会将吃蔬菜,特别是沙拉类轻食餐调侃为“吃草”。蔬菜中能作为水果替代品直接生吃的,也就是番茄、黄瓜、水萝卜等几种。第四个原因是省事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更多人吃饭选择去餐厅、食堂或直接叫外卖。还有不少人为了“偷懒”或减肥,选择美味营养又低热量的水果,新闻事件中的小茅就是这类人。 3 只吃水果能否减肥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晚饭不吃了,减肥”,可见人们很喜欢拿晚饭作为执行减肥计划的主要突破口。晚餐吃得清淡些的确有利于健康,但是晚餐和水果的组合,因人而异。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有人晚餐只吃水果瘦了;有人先瘦了又反弹了;有人却直接胖了……这是什么缘故?正如前面的分析,对于早午餐吃得比较合理,晚餐吃得肥腻、丰盛的人,用200克至300克的水果当晚餐,既能降低全天热量摄入,也不至于营养不良,这种情况可以减肥。保险起见,晚餐还可以加200克无糖酸奶,让自己在次日早餐前不至于太饿。而有的人早午餐吃得不够好,也轻易拿水果当晚餐,虽然能量摄入少了,短期内人也瘦了,但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身体肌肉流失,基础代谢率下降,反而成了“易胖体质”。很快,他们就又胖回来了。这种情况其实属于节食减肥的一种,不推荐。还有的人虽然晚餐种类只有水果,但放开了吃,一次能吃四分之一个西瓜,或者苹果、香蕉、哈密瓜都来一遍,加起来有两三斤。细算下来,这样吃的糖分摄入远高于一顿晚餐的主食量,还缺乏蛋白质,这种高血糖负荷饮食,类似于晚餐喝了两三瓶可乐,能不长胖吗?纯减肥人群应该怎么吃水果?我们建议分为三种情况执行。三餐规律的减肥人群,在15时至16时吃200克水果,能降低晚餐前饥饿感,晚餐需清淡;部分水果代餐的减肥人群,在晚餐前十分钟内吃200克低糖水果,能代替晚餐一半的精米白面主食;早午餐吃得比较好,营养素足够的减肥人群,晚餐可以吃200克水果+200克无糖酸奶。 4 水果应该怎么吃?人一天之中所摄入的营养素和能量,要满足身体的每日需要,也就是符合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这是健康的基本保证。如果长期某类营养素摄取不足,是会损害健康的,正如缺乏维生素C导致坏血病那样。即使每日食物供给的营养和能量合适,人体还是更愿意接受均衡规律的营养摄入,这样有利于身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也就是说,把进食量均衡分配到三餐中,一般可以把早午晚三餐按照“343”分配,即早餐三成,午餐四成,晚餐三成。如果中间有加餐,可以“3313”分配,下午的加餐占一成。正餐中主食、蛋白质、蔬菜和油脂都要有,且搭配合理,加餐的选择则相对自由。这种饮食模式,对于血糖波动大,甚至是小茅这样已患糖尿病的人都很有益处。总之,如果早餐和午餐营养搭配得够好,有富含蛋白质的禽鱼肉蛋类,有粗细粮搭配的主食和高营养品质油脂,能获取每日所需大多数营养素,那么晚餐吃得少些,甚至只吃水果或蔬菜并无大碍。对一般人而言,吃水果的最佳时机是两餐之间,比如10点或15点,量在200克左右。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难以判断是否适合只拿水果当晚餐,贸然行动的话,轻则营养不良,出现脱发、贫血、乏力等症状;重则如同新闻中的小茅一样,惹上重疾。因而晚餐能不能只吃水果,必要时可经医生或营养师评估每日饮食的营养价值和身体健康状态,在医学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选择。精选好医生,问诊有优惠点击下图即可

  • 是有“乙肝携带者”这样的说法,慢性乙肝分为6种类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三阳型慢性乙肝患者,小三阳型慢性乙肝患者,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隐匿性乙肝患者和乙肝肝硬化)。 这个“携带者”的身份并非终身不变的,随着年龄和免疫状态的改变,携带者随时可能会转变为肝炎患者。  1 免疫耐受期 (人体与病毒和平共处期)  一个人感染了乙肝病毒,首先是进入“免疫耐受期”。这一时期免疫力不能分辨乙肝病毒和自身组织,所以误认为病毒是自身的一部分,人体和乙肝病毒和睦相处,不发生对抗。  所以这个时期乙肝病毒复制很高,但肝功能是在正常范围。处在这个时期的乙肝感染者,我们就称之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2 免疫清除期 (免疫力与病毒战斗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免疫力的增强,免疫力开始对乙肝病毒进行辨认、杀灭和清除,所以被称为“免疫清除期”。在人体和病毒的战斗中,就会出现肝功能转氨酶升高、乙肝病毒量波动和降低,肝脏开始出现炎症。因而,病毒携带者也就转变成了“(大三阳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这个时期,人体免疫力正在杀灭病毒,如果加上药物的帮助,就很容易控制乙肝病情,因此“免疫清除期”是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时期。   3 非活动期 (免疫力胜,病毒受控)  随着免疫力对乙肝病毒的清除,病情进入了第三阶段的非活动期,也称“低复制期”。这个时期乙肝病毒基本被免疫力控制住了,乙肝病毒转阴或者病毒很低,肝功能也恢复正常,病情又处于稳定阶段,这一阶段的乙肝感染者称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4 再活动期 (病毒反败为胜重新活跃)  随着年龄的增大或者免疫力的下降,有部分病人免疫力控制病毒的能力下降,乙肝病毒会再次开始活跃复制,病情就进入了第四阶段的“再活动期”。  这一阶段的乙肝病毒量升高、肝功能不正常,肝炎活动明显。所以进入这一阶段,“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就又转变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了。肝病恶化也往往出现在这一时期。“再活动期”也是乙肝治疗的重要时期。  如何看待“医生说不需要治疗”?  经常有乙肝病人在门诊时告诉我:“有医生说不需要治疗!”是的,乙肝病人经常能听到医生说“不需要治疗”这样的话,那么该怎么去理解和看待医生的这个说法?  首先,可能医生表达不清晰或者患者理解有偏差。  乙肝感染后,只有在免疫清除期和活动期,才是用药治疗的最合适阶段,携带者的阶段并不需要用药。因此,如果病人当时处于“携带者”状态,感染科医生一般会告诉病人:暂时不需要治疗,但要定期复查看医生。  之所以被断章取义,可能是医生当时病人多、解释不清晰,没有特别强调“暂时”,也没有强调“定期复查”;或者是病人没有全面理解这句话,只是注意到“不需要治疗”这半句,忽略了另外半句。   其次,可能是部分非专业医生的说法误导了病人。  我国各级医院之间的医疗水平还是有不少差距的,而且现在医生专业分得很细,医学发展快,一些非专科医生对乙肝的知识了解不足,确实会告诉病人“乙肝携带者不用治”、“没药治”。  这些非专科医生自己都不知道“携带者”只是某个时期的一种状态,也不知道发展为肝炎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事,因而没有强调定期复诊看医生的重要性,结果误导了病人。  别因为“没有不舒服”,就不去看医生做检查  “肝脏是沉默的器官”,这主要是说,肝脏得了疾病(肝病),通常都保持沉默状态,不会告诉你它生病了,也就是说肝病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自己感觉不到有哪里不舒服,如果没有去医院检测的话,往往不知道肝病已经有了病变。这与肺、骨骼等器官不一样,肺病在早期就会有明显的咳嗽和气喘等症状,骨头有病变都会有疼痛、行动不便等症状。  乙肝就是这样,多数乙肝患者不知道自己有乙肝,都是通过入职体检、或者婚检、献血等等验血检查时才发现的。正因为没有症状,很多乙肝感染者也就不重视,不去及时诊治,从而导致疾病慢慢加重,耽误了治疗时机。所以,我们一再强调乙肝携带者定期检查和定期看医生的重要性。  我们判断乙肝的严重程度,不是看有没有不舒服,而是要定期(半年到一年一次)看专业的肝病医生,定期复查来判断病情。检查一旦发现携带者发展到了肝炎阶段,就需要抓住机会及时治疗。点击下图,直达乙肝专区↓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