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妇幼保健院

心血管内科

科普文章
  • 今年的国庆和中秋两大节日重叠,促成了法定假日以来最长的8天假期,相信宝妈们也是不肯错过这个带宝宝出行的好时机,一家人趁此佳节,找个青山绿水旁……宝宝承膝憨笑玩闹……如此想来,一顿户外野餐都是美美哒~ 而就在此时,一段梦幻假期的开始却是,爷爷奶奶端着碗筷对着宝宝边哄边追,宝妈宝爸边吼边气,好一番热闹不时上演,宝妈们不得不焦虑啦,这要如何带出门? 于是宝妈们早早开始了补锌历程… 宝宝食欲下降不爱吃饭,真的是缺锌么? 其实大多数缺锌的症状属于非特异性症状,如食欲下降这一条症状并不能说明体内缺锌,而需要与日常饮食摄入量,生长发育水平,其他矿物质补充情况等综合考虑。每天大量补钙有可能会影响人体对锌的吸收,长期如此会导致缺锌。 锌是100多种参与体内生理过程的酶的组成部分,可以促进人体的蛋白质合成,加速伤口愈合,维持味觉,增进食欲,促进生长发育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缺锌可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功能,大运动发育以及认知发展。1. 缺锌有哪些症状? 宝宝缺锌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皮炎、生长发育缓慢、异食癖(喜欢吃奇怪的东西)、容易患感冒、腹泻、地图舌等。缺锌也有可能引起尿布疹和湿疹。这个时候家长就要警惕啦!多关注宝宝的情况,觉得有问题了不要擅自给宝宝吃补锌的药品或保健品,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让医生判断宝宝是否缺锌。一旦缺锌,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来补。2.宝宝每天需要多少锌? 根据2016年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0~5月龄的宝宝每天需摄入2毫克锌。6~11月龄的宝宝每天需摄入3.5毫克锌。1~3岁的宝宝每天需摄入4毫克锌。3.宝宝每天实际摄入多少锌? 0~5月龄的宝宝每天可以从母乳中摄取足够的锌(2毫克)。从半岁以后,母乳所能提供的锌不再能完全满足宝宝身体所需,应通过其他食物来给宝宝补充。蛋黄、肉和动物肝脏都富含锌。1~3岁的宝宝以辅食为主要营养来源,在保证奶制品摄入的基础上,每天保证1个鸡蛋、50~100克肉,就可以满足宝宝对锌的需求。4.锌含量较高的食物有哪些? 动物性的食物如海鲜, 尤其是贝壳类海鲜含锌最高,其次是红色肉类、内脏、鸡蛋、干果。水果和蔬菜中的锌含量较低。常见含锌量高的食物有:生蚝(71.2毫克/100克)、鲜扇贝(11.69毫克/100克)、羊肉(6.06毫克/100克)、猪肝(5.78毫克/ 1 0 0 克) 、牛肉( 4 . 7 3 毫克/ 1 0 0克)、蛋黄(3.79毫克/100克)。 3个让宝宝好好吃饭的小妙招 1、准备一个宝宝餐桌 在家人团聚吃大餐的时候,仍然要给宝宝准备专用餐桌分配好食物,没吃完,不让他离开,也尽量不让其他大人转移他的注意力,让宝宝养成专心吃饭,且只吃自己碗里的食物的好习惯。2、饭前不吃零食 “串门儿”的时候,长辈疼爱孩子的方式就是给各种好吃的,但是这时候爸妈要能狠下心,坚守不在正餐前给宝宝吃零食的原则,从而提高宝宝吃正餐时的食欲。3、提高宝宝食欲 家庭餐一般都很丰富,爸爸妈妈的得意之作也许好吃,但不见得“好看”,做宝宝餐时,尽量营养搭配的同时把宝宝的食物打扮得“花枝招展”一点,从而引发宝宝食欲。作者简介  王琳,女,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预防保健科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科临床博士。从业近20年,擅长婴幼儿喂养、生长发育指导,出生缺陷和自闭症等疾病的诊治。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儿童神经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委。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叶芳,女,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预防保健科医生。——出自《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

  • 前几天,FDA批准了一种名为Zulresso的药物。我们终于,有了可以被用于治疗产后抑郁症的药物,许多人都期待着它能够把陷入产后抑郁症(PPD)的妈妈们解救出来。 然而,新药的药效虽好,许多妈妈们却在看了价格以后“更抑郁了”。没错,这款新药一个疗程的价格是34,000美元,折合人民币23万左右。对于普通人来说,价格确实难以承受。不过,买不起新药我们就对产后抑郁症束手无策了吗? 其实,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认真了解产后抑郁症的成因和危害,在产后抑郁情绪出现时积极自我调整,预防抑郁情绪进一步恶化成产后抑郁症。 没有生过宝宝的人也许会认为,产后抑郁是一个离自己非常遥远的名词,她们可能从未想过,产后抑郁会出现在自己身边的朋友或者自己身上。但是,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稍加留意,就会明白,产后抑郁,和我们的距离其实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中的那么远。 我们都是坏脾气的妈妈 在最近热播的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2”中,一向以阳光开朗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的袁咏仪就自爆她曾经陷入产后抑郁的痛苦之中。回想起刚刚生产以后的那段日子,她苦笑着说,那时候就是什么都看不过眼,看见妈妈买菜回来,觉得妈妈太辛苦就哭,老公一句有意无意的话也会惹她哭。  霍思燕也曾自爆生完嗯哼以后一度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里,觉得自己除了喂奶之外毫无用处。看起来光鲜亮丽的明星们,在面对产后抑郁的时候,和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两样。 据统计,在中国,超过50%的产后妈妈在一段时间里会陷入抑郁的情绪之中,其中15%-30%则会发展成为抑郁症。典型的产后抑郁症发生在产后6周内,但是,也有严重者的症状可以持续1-2年。(数据来源:科普中国) 产后抑郁,这个听起来陌生又熟悉的名词,是笼罩在新生的喜悦上的一片乌云。 产后抑郁究竟为什么会缠上我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许多妈妈都对这句话深信不疑。所以她们在生产之前做了各种计划,希望这样就能让自己轻松应付生活中的一切变化,调整好生产后的自己。可是,许多人会发现,一切预想在孩子出生后就都落空了,她们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失落,甚至在某些瞬间萌生出了带着孩子自杀的念头,而这些都是她们无法控制的情绪。 这样令人沮丧的现实让产后妈妈们不禁发问:为什么我做好了所有准备,却还是没能开产后抑郁的魔爪?             其实,有时候生产后的抑郁,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基因问题。人体内的5-羟色胺转运体(5-HTT)能够特异性地介导5-羟色胺的转运,使人的大脑产生愉悦的情绪。如果5-HTT的数量较低,则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换句话说就是,我永远不会再快乐了。部分人体内的5-HTT基因表达活性低,相对于其他人群更易出现产后抑郁的情况[1 ]。 就算躲过了5-HTT基因的魔咒,由于人体自我调节机制的设定,孕妇体内的黄体酮能达到未怀孕时期的10-20倍,雌激素中的雌二醇和雌酮水平能达到未孕期的100倍,雌三酮的量则可以达到1000倍。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是经过整个漫长的孕期累积起来的。但是,孕妇在生产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会经历了一次不啻于蹦极的减退,这种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会导致情绪的剧烈波动。易怒,敏感,失落,这听起来像是每一个妈妈都逃不开的怪圈。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患上了抑郁症呀!没错,当你面对从未有过的困境的时候,一个好队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靠谱的超级奶爸,一个相处得来的婆婆或者一个给力的妈,这些都能给新手妈妈们一个喘息的机会,不会让她们面对生活的巨变却束手无策。然而,大部分人都是在熬月子的日子里,觉得自己实在撑不住了,告诉家人自己想要自杀,却被家人说不要矫情。 除了精神上的失落,身体上的折磨同样令人崩溃。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里得不到一次完整的睡眠,催奶、喂奶、涨奶的疼痛,生产后尚未愈合的伤口的剧痛(剖腹产更甚),所有的一切,都令这群新上岗的妈妈们心力交瘁。进而陷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如果你仍然感到痛苦,请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以上提到的内容只是出现抑郁情绪时的应对方法,它们可以帮助你在抑郁的边缘躲开抑郁症的魔爪,却并不能医治已经到来的产后抑郁症。 《产科医鸿鸟》中曾提到:产后抑郁属于一种精神疾病,却因为带有“产后”两个字,而被人们看轻了它的严重性。产后抑郁症,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用来表达情绪的名词,更是一种切实存在且危害巨大的疾病,当抑郁情绪过重,自救方法已经效果甚微的时候,不要犹豫,请立刻到正规医院精神科或专业心理咨询中心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我们的宝宝们,他们那么天真,那么可爱,他们需要一个健康、美丽的妈妈。也许很多的妈妈还处在人生黑洞中,但是我们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产后抑郁,重视产后抑郁,每一位妈妈都可以顺利的度过那段艰难的初产时光。 每一位妈妈,都值得更多的关爱。  参考文献:[1]  彭建铁,黄晓文.产后抑郁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连锁多态区多态性及社会环境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5(6):547-550.[2] 仇剑崟,王祖承,罗来敏,梅丽萍.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的临床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1,13(4):219-221.

  • 2月第一天,结婚七年的张杰谢娜夫妇迎来一对双胞胎女儿。当天就上热搜,几天时间,微博话题「谢娜生双胞胎」阅读量达到4.9亿,讨论13.5万。这不是谢娜第一次上热搜。关于她的婚姻、生娃事宜一直让网友操碎了心。而另一面,「谢娜试管婴儿」内容量达到141万。这其中有「谢娜的双胞胎女儿肯定是试管婴儿来的!」「之前一直怀不上,一怀怀两个,有可能是做的。」「如果是试管我也只会更觉得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你们是不是不知道做试管,对妈妈的摧残有多大?那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摧残……」关于「谢娜试管婴儿」的由来看这对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36-37岁似乎是高龄,经济条件优渥,他们看起来没有不生育的理由。那为什么他们结婚7年却一直未生育?网民基于有限信息的想象,上帝般的总结出一个理由,那就是——不孕。于是谢娜每消失一阵就会被传出怀孕,露面被疑备孕失败,多年「怀孕失败」,可不就是「不孕」。这终于生了,还是双胞胎,双方都没有双胞胎基因,那一定是试管婴儿做的了。笔者只想说,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而且试管婴儿的母亲,本身就是伟大的母亲。试管婴儿,并不是在试管长大的首先!不要被试管婴儿这个名字骗了!试管婴儿,并不是在试管里长大的!试管婴儿,是一项「辅助生殖技术」。试管其实是一种培养皿,它存在只是让精子和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发育成前期胚胎。由于称为受精卵这一过程在体外进行,因此称为「卵子体外受精」。等到受精卵发育成前期胚胎,就需要移植到母亲的子宫,如果移植成功,胚胎发育,之后其实和正常的妊娠过程一样,胎儿是在母体发育、长大直到分娩。试管婴儿的治疗过程如果说,正常怀孕只需要几天就完成受精、着床,那么试管婴儿孕妈在怀孕之前要走很长的路。不孕,通俗来讲,就是各种内因外因让精子卵子不能结合、不能着床。辅助生殖技术,就是为了让正常卵子和正常精子相遇结合,形成一颗「成熟的种子」,然后再将种子种到合适位置的合适土壤之中,种子发芽长大成为健康的胎儿。子宫内膜可以认为就是那土壤、黄体酮等激素是肥料。在把胚胎放到子宫内前,包括促排卵,取卵,精子优化处理、体外受精、胚胎培养这一系列的过程。每个过程都很艰辛。先说说促排卵,促排卵目的是让一个周期有多个卵泡发育。正常女人一个周期仅排1-2个卵子,促排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单次促排8-15个成熟卵子,人个体差异较大,促排过度,就会过度刺激卵巢,造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可能导致肝肾功能障碍、血栓形成、卵巢增大,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取卵子,是从卵巢用针吸出卵子来。这过程可能需要麻醉,在阴道B超引导下,取卵针刺入卵巢的各个卵泡,吸取内容物。大部分用户在取卵过程中或之后,会有腹痛,程度跟取卵的位置相关,也跟个体差异相关。体外受精、胚胎培育,是在体外完成的。然而受精、培养,都有一定的失败率,很多患者取了很多卵,就活了几个,可移植少,长期以来信心和焦虑情绪很严重。而心理压力过大,影响女性内分泌系统紊乱,激素水平影响是否受孕。前面的过程经历了,最后就是胚胎移植,移植同样有失败的可能。移植后,医生会给黄体酮或HCG进行黄体支持,促进孕激素的合成分泌,维持妊娠对激素的需要。黄体酮可以口服、肌注、栓塞,而研究表明口服黄体酮效果略差,大部分孕妈会选择肌内注射黄体酮(打屁股针),一个周期下来,打针100次的都有,屁股全是硬解、针眼。而经历完这全部,仍然有失败率,那么就意味着承受更大会失败的可能。世界范围内,试管婴儿的成功率为30%-40%。如果失败,花的费用不会退,3个月后,可能又是一次轮回。试管婴儿一般都是双胞胎吗?从1978年第一个试管婴儿出生,到目前全球超500万的妊娠是通过体外受精技术实现。而在全球范围内,多胎新生儿比率高于单胎。多胎,其中包括双胞胎,也有三胞胎四胞胎等。几胞胎取决于医生移植的胚胎数量,移植两个有可能出现双胞胎,但是也不一定都着床,因此还取决于着床率。2011年年,全球范围内,试管婴儿后出生的单胎、双胎、三胎和以上率分别为:54.4%,42.7%和2.9%。[1]不过一般试管婴儿的双胞胎,是双卵双胞胎,所以两个宝宝一般长得不像。试管婴儿比正常出生的娃弱点从遗传学来讲,还是熟悉的染色体,还是熟悉的基因,自然受孕和试管婴儿,遗传基因都来自夫妻双方,并没有本质差异。而生殖医学中心,在胚胎植入母体之前,可以对胚胎进行诊断,选择最符合优生条件的植入木图,这甚至能帮助人类避免生出基因缺陷的宝宝。而基因也是来自父亲双方。因此,孩子的强弱,只和父母基因相关,而与试管婴儿技术无关。参考文献:[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reports and resources. (Accessed on August 24, 2015).

  • 作者:六层妖塔,第十一诊室

  • 1、保守治疗 如果患者年龄较小,没有出现明显的排便困难、腹胀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如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多潘立酮片等药物促进排便,还可以通过扩肛来缓解。 2、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便秘和腹胀,可以遵医嘱通过开塞露、乳果糖口服液等药物来缓解,还可以遵医嘱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乳酸菌素片等药物促进胃肠道蠕动。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出现排便困难、腹胀、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如肠造瘘术、根治性手术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中医治疗来缓解,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      神经鞘瘤是一个常见的肿瘤,它会对于我们的身体产生局部的疼痛,患者需要及时的了解哪些部位会是产生这些疼痛的存在。我们在日常生活还可以及时的察觉运动的时候哪些部位出现了疼痛这些都是症状。脊椎管内神经鞘瘤影响着我们的脊椎健康和发展,脊椎的健康带动着我们的身体各个系统。  椎管内神经鞘瘤病程大多较长。胸段者病史最短,颈段和腰段者较长。有时病程可超过5年以上。肿瘤发生囊变或出血时呈急性过程。椎管神经鞘瘤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和括约肌功能紊乱。感觉异常的发生率达85%左右,疼痛的发生率近80%,首发症状最常见者为神经根痛,其次为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上颈段肿瘤的疼痛主要在颈项部,偶向肩部及上臂放射;颈胸段的肿瘤疼痛多位于颈后或上背部,并向一侧或双侧肩部、上肢及胸部放射,上胸段的肿瘤常表现为背痛,放射到肩或胸部;胸段肿瘤的疼痛多位于腰部,可放射到腹部、腹股沟及下肢。胸腰段肿瘤的疼痛位于腰部,可放射至腹股沟、臀部、大腿及小腿部。  腰骶段肿瘤的疼痛位腰骶部,臀部、会阴部和下肢,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者占20%。其可分为感觉过敏和减退两类,前者表现为隐形感,发麻,发冷,酸胀感,灼热后者大多为痛、温及触觉的联合减退。  感觉障碍一般从远端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病人早期主观感觉异常,而检查无特殊发现,继之出现感觉减退。最后所有感觉伴同运动功能一起丧失。圆锥、马尾部已无脊髓实质,故感觉异常呈周围神经型分,典型的是肛门和会阴部皮肤呈现马鞍区麻木。  针对脊髓神经鞘瘤,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早发现、早治疗,目前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如果治疗及时,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作者:金铂 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我是大医生》推荐嘉宾诊室直达>>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235710657628

  • 尖锐湿疣属于皮肤病的一种,很多感染尖锐湿疣的患者,碍于情面不愿意去医院治疗,把希望寄托于药物治疗,希望能够自己在家吃药就能够将尖锐湿疣治好。其实患者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吃药如果能治好,但是很遗憾的是,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单纯的药品能够将尖锐湿疣治好。 尖锐湿疣治好的关键是对病毒的清除,而患者单纯用药效果是不能直达病灶,只能清除表面病毒,而患者体内病毒还在滋生蔓延,也就很容易造成湿疣久治不愈,更有患者会病情加重。 西药的特点是起效快,可以轻微的缓解不适症状。以往尖锐湿疣诊疗医生常开一些诸如:口服激素西药,作为辅助治疗。光吃药物不能治好尖锐湿疣,停药即复发,而且对肝肾损害大。 在现在市面上治疗尖锐湿疣的药物有很多,但是从临床的统计来看,单纯的药物治疗尖锐湿疣效果是比较一般的,而且还不能治疗根本的病毒。容易造成该病的反复发作。患者到正规的专业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选择合适自己的治疗方案。 尖锐湿疣已经上升到了性病危害榜的第二位。因为尖锐湿疣的症状并不是非常明显,所以被疾病侵害还不自知的人越来越多。尖锐湿疣早期症状图片大全,权威医生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熟知尖锐湿疣的症状,以便于及时发现疾病。那么,尖锐湿疣早期症状有哪些? 首先要了解尖锐湿疣的发病部位。尖锐湿疣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皮肤黏膜湿润区。尖锐湿疣早期症状图片大全,男性多见于阴茎冠状沟、包皮、龟头及尿道口,有时可见于阴茎体及周围皮肤,但阴囊少见,男性也可见于肛周及直肠。尖锐湿疣早期症状图片大全,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口、肛周及宫颈。

  • 原创/图片版权: 六层楼, 第十一诊室导言最近瘦了,因为食欲每况愈下。 你们都知道,我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有空去查看大家发来的私信,大多数文字咨询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特别担心有人噼里啪啦地发来好几张照片问我是不是「尖尖」,语气各种雷霆万钧,恨不得马上出现在我面前,指给我看…… ▲ 私信咨询  我常常需要放下碗筷,去分辨到底是尖锐湿疣还是假性湿疣,这一放不要紧,这顿饭就结束了。唉,日渐消瘦啊! 不过,我还是要强调一下,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拍类似的照片,不管是自己拍还是伴侣给你拍,更不要发给陌生人,不管你对陌生人有多信任,都不要发。虽然,我知道这位读者找我咨询是十分信任我的,但是保不齐我的手机丢了或者账号被盗了……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不过问题又客观存在,她们不找我问也还是会找别人。 所以,为了避免大家再给我发照片,我决定斥巨资购买道具给大家演示一下。 >>>假性湿疣 在医学上,有时候为了容易被人记住,会给复杂的东西起比较通俗易懂的名字,比如今天这个——假性湿疣,为什么要专门强调是「假性」的呢? 这是因为它跟真的尖锐湿疣非常像,能像到什么程度呢? 像到基本上光靠你自己根本分不清楚!!! 摔! 假性湿疣,通常出现在女性的外阴,一般位置固定,常常出现在小阴唇内侧、阴道的前庭及尿道口部分,准确的说是小阴唇的Hart线上最容易出现,这条线就像是「三八线」,用来区分小阴唇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分界线。 假性湿疣的模样通常看上去挺吓人的,主要是一簇一簇聚集在一起的小肉粒或者小丘疹,又或者是小赘生物,有的看上去像小鱼卵,有的像是小毛毛,总之……它们相对独立,不融合,不分岔,大小统一,形态相似。 乍一看,的确吓一身冷汗,但是如果仔细看看的话,发现好像也不是那种真正凶神恶煞的疾病。 >>>如何与尖锐湿疣区分? 好了,到了实操部分,得用上我买的道具了。 第一步:了解一下外阴的基本结构,然后准备食材,不是,准备道具! 第二步:对比假性湿疣和尖锐湿疣的分布特点,请牢记于心,方便自己对照。 第三步:对比假性湿疣和尖锐湿疣的形态特点,请仔细观察,便于分辨清楚。 如果看到这里你还拿不准的话,千万不要给我发照片,这里还有两种方法: •      第一种:有没有不洁性接触自己没点儿数吗?如果最近没有不洁性接触甚至都还没有性生活,几乎不太可能是尖锐湿疣。 •      第二种:不要逃避,勇敢面对,直接去正规医院做检查(醋白试验、HPV、活检等),如果确认是尖锐湿疣的话,就要进行规范的治疗。   >>>什么人容易长假性湿疣? 从发生人群来讲,年龄跨度非常大,通常18~45岁的女性都有可能出现,发生率在20%左右。注意,是发生率,并不是发病率,因为从六层楼的角度来看这的确不是病,除了长相上跟尖锐湿疣很像以外,没啥特别的。 >>>假性湿疣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要说的是,目前的研究表明假性湿疣跟HPV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就别想着跟不洁性接触相关了,也不用担心传染之类的问题。因为在镜下看其组织结构,就是良性的组织增生,并没有挖空细胞(HPV感染后所特有的细胞形态,一般尖锐湿疣是可以看到的)。 其次,也有研究提示假性湿疣的发生可能与长期的阴道分泌物、慢性炎症的刺激相关,同时也跟贴身衣物、行走运动等摩擦刺激有一定关联性。 最后,需要说明一下,也有人提出说假性湿疣的存在可能是保护外阴粘膜,因为假性湿疣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和润滑作用,避免直接对粘膜摩擦造成破裂和出血。 >>>如何处理假性湿疣? 道理都懂,但就是看着难受,希望它可以消失……有办法吗? 答案可能会让你们失望,因为假性湿疣通常会持续很久,大多数并不会自己消失,它们就存在于那里,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当然,很多时候也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 我几乎可以100%判断的是,当你发现假性湿疣的时候,其实假性湿疣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它们肯定是慢慢长起来的,而且通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 再啰嗦一遍,这不是什么病,不会影响健康,不会影响生活,也不会影响性生活…… 可是,如果一定要治疗呢? 坦率地讲,办法是有的——物理治疗,比如电切、冷冻、激光等,这些治疗简单直接而且很便宜。还记得我在刚刚到临床上的时候,导师在手术上教我认识假性湿疣,说:「你看这就是假性的,其实拿电刀点点就好了。」说着就随手把那些假性湿疣解决了。 听明白了吗?只是随手解决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也没有你在百度上搜到的那些小医院搞的那么险象环生,希望你们能懂我在说什么。 好了,最后提醒大家——要理性保护自己,不要放任不管,也不要盲目焦虑。 

  • 眼肌麻痹,门诊常见就诊病因,多先就诊于眼科,后就诊于神经内科。 中枢性及脑神经病变 :瞳孔改变,头部症状,MRI 检查,DSA 检查,可发现梗死,出血占位病因,甚至为动脉瘤性。MS,等多种脑干综合征。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疲劳试验,MG 是引起眼睑下垂、复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应该进一步行新斯的明试验、腾喜龙试验,肌电图重复电刺激检查以排除; 眶内病变:眼球疼痛、视力改变,海绵窦综合征,痛性眼肌麻痹等疾病。 代谢性肌病①甲亢性眼肌病:无眼球突出,无甲状腺肿大,暂不支持,可行甲功检查;②线粒体脑肌病: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KSS,需进一步行乳酸运动试验、心脏彩超等寻找支持证据;③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也颇为多见。 遗传相关的肌病:眼肌型肌营养不良、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等需要进一步行检查排除。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比较罕见的类型,其中眼咽肌型肌营养不良(OPMD)为成年起病,与 14q11 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肌病,亦见散发病例。男女等同发病。起病年龄不一,一般以 30~40 岁起病多见,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眼外肌、吞咽肌麻痹,常在眼外肌麻痹后数年出现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少数病例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先于眼部症状数月至数年出现;另有极少数病例还可出现广泛性肢体和躯干的肌肉萎缩和眼球运动障碍。血清酶异常者少见。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OPMD 的治疗主要是基因疗法,但目前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无特效药。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