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人民医院

中医内分泌科

科普文章
  • 有数据统计,在中国人的十大死亡原因中,每100个人中,就有27个死于三高。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明确提出,防止心血管病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减少三高和控制三高。三高对人体构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来预防三高。因此,我们要学会科学饮食。在一日三餐中朋友们要学会科学地吃、合理地吃。一是早餐要吃好。我们在一上午工作所消耗的能量,均早餐提供的。如果不吃早餐的话,到了上午9-10点钟就会出现低血糖,大脑能量明显供给不足,容易疲倦乏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不吃早餐,到了中午就会感到尤其饥饿,必然要多吃。这样,又会因为热能摄入过多而导致肥胖。久而久之,血脂和血糖都会出现代谢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不吃早餐得患糖尿病的危险,比按时吃早餐的人要高出4倍以上。另外,总是不吃早饭,还会引起胃肠道疾病。二是午餐要吃饱。有许多朋友喜欢吃洋快餐,其实洋快餐的营养不十分均衡。洋快餐一般均高蛋白、高脂肪、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如果长时间食用就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和肥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三是晚餐要吃少。我们在晚餐中普遍存在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的情况。长时间这种吃法,使心血管和高血压的比例比常人要高出4-5倍以上。一顿丰盛的晚宴自然少不了美酒,这就使热量摄取超标。长时间喝酒造成了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肥胖和高血压的发病率都明显上升。所以,晚餐应该进行合理的搭配,减少畜禽类食物的摄取。要控制荤菜的摄入,给胃肠留有一些余地。同时,要相对吃一些主食,减少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喝酒要适量,如果非要喝的话就尽量选择低度白酒和干红,或者是啤酒,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贪杯。

  • 点击查看

    生育的时候会做一个精液分析检查,经常会听到弱精子症这样一个医学术语,  那么什么是弱精症呢?         弱精症是指2次或以上的精液检查结果显示前向运动精子的百分率都小于32%。           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32%,通俗的来说相当于我们考试成绩及格线60分了,如果低于32%这个数值就相当于不及格了,如果超过2次就需要当回事了。         因为只有向前跑的精子才能和卵子有见面的机会,才有受孕的概率,所以 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越高,受孕几率会越大。       在精液分析报告显示为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32%。 如下图红色的框所示  

  • 肝脏的病变包括病毒性的乙肝、甲肝、丙肝,和非病毒性的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多种肝病。 百度一下会有很多文章煞有介事地解说肝脏不好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其实大部分是错误的,或者说是根本不特异的,比如有的文章说,肝脏不好的时候会有指甲的变化,但是临床上没有医生会去用这个作为肝脏问题的参考指标。 还有的文章说的 肝掌、蜘蛛痣等,其实是肝硬化代偿期的症状,而肝病真正发展到确诊肝硬化的时候就已经不能认为是肝病的早期了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肝硬化的实质是原来细胞和组织都坏死了,原有肝功能结构遭到了破坏,是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是不可逆的,各种治疗手段只能是保护肝脏不继续恶化,避免并发症等,已经失去了早发现早干预的意义。所以为什么不早早改变生活方式,要反复地伤害自己的肝脏呢? 肝病早期的症状主要是: 1 全身乏力、食欲不振 ; 2 黄疸型肝炎会出现小便发黄,这个黄区别于水喝少的那种黄,是发橙或者偏棕褐色; 3 有些病人会出现胃肠道的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等; 4 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会有发热等类似流感的症状。 这些症状可以说是比较隐蔽的,也没有什么特异性,某些症状可能是肝的问题也可能是胆的问题,也可能是胰或者胃的问题,非专业人士要想去分辨是很困难的。所以一怀疑自己有肝病,最好就是去医院体检。     因为最常见的肝病是慢性乙型肝炎,所以做乙肝两对半、肝功能是必须的。如果你还喝酒,酗酒,那么是酒精性肝炎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你同时有乙肝,又酗酒,那你距离肝功能受损、肝硬化的日子就不远了。   体检,能让我们很早就发现问题。但这也不好,因为有时候一丁点的问题,普通人都会抓住不放,杞人忧天,睡不着觉。比如肝囊肿,肝囊肿一般不会有明显症状,除非是巨大的肝囊肿,顶到肝包膜了。很多人体检做B超发现:咦,肝脏有囊肿哦,而且还不止一个,怎么办?就开始失眠了。其实,小的肝囊肿根本不需要治疗,但是医生可能没有更多时间告诉他,他回来搜搜百度,百度各种说法都有,有的甚至说肝囊肿会癌变,你说,他还能睡得好觉么? 不过肝脏病变确实危害比较大,要注意做好预防工作。 对于病毒性肝炎可以接种疫苗,其他的肝病,主要是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健康营养、不要摄入太多油脂、不要抽烟喝酒、不要熬夜、不要过度劳累,不要给肝脏增加负担,比如一些护肝保健品其实不能随便乱吃。 本文由吴娟医生支持。 吴娟医生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协和医院学习进修和规培,现在北京三甲医院工作,专注研究和治疗各种肝病,她服务耐心细致,专业严谨,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保持着五星好评的记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前列腺肿大

  • 日前,一则名为“一个月全靠水果当晚餐,杭州21岁小伙被送进ICU”的新闻引起大众关注。仅仅是因为拿水果当晚餐,后果就这么严重吗?还是别有隐情?水果代餐现在非常普遍,这种方法到底能否减肥,是不是安全健康呢?中日友好医院营养科于永超给我们从营养学的角度进行了解读:1 水果代餐成疾是个例先来分析一下新闻中的病例。当事人小茅是个21岁的小伙子。一般来说,在这个年龄段,身体状况不会太差。而且,一个月的晚餐都只吃水果,听起来似乎也比“垃圾食品”好多了。只是,小茅到急诊就医时的症状是“头晕、口干、恶心”,验血结果表明“血糖含量达79.98mol/L,是正常人的10多倍。血液PH值为7.05,呈较严重的酸性”。医院给出的诊断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里先纠正新闻中的一个错误,文中血糖值单位用的是“摩尔/升(mol/L)”,实际中我们的血糖值单位是“毫摩尔/升(mmol/L)”,两者相差1000倍。说回正题。对健康人来说,连续一个月拿水果当晚餐,并不会轻易患上糖尿病。既然小茅被确诊为糖尿病,实际情况很可能是小茅之前就患有糖尿病,但他本人不知道,这是隐藏的内因。还有一个明显的外因,小茅选择水果当晚餐持续了一个月,这种血糖负荷很高的膳食模式,犹如雪上加霜,给他本就功能偏弱的胰岛β细胞增加了额外负担,导致血糖快速大幅升高。其结果是令他跨过了糖尿病常见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一般症状,直接进入凶险的急性并发症状态,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而小茅出现了生命危险,直接被收入ICU治疗。所以,这个病例反映的并不是普遍现象,而是个别情况。大家不必恐慌,不是谁拿水果当晚餐都会有生命危险。但这件事提醒了人们要定期体检,争取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2 水果代餐为何受青睐现实生活中,拿水果代餐的大有人在,特别是有减肥需求的人。那么,水果代餐受青睐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个原因是水分多,脂肪少,热量低水果的含水量一般在90%左右,余下的10%左右主要是糖类,而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很少。脂肪是三大可供能营养素中含有能量最高的,是糖类和蛋白质的两倍多,因此减肥人士谈“脂”色变。脂肪含量很少的水果,恰好符合了减肥食物的标准。营养学上描述食物热量高低,指的是单位重量(一般是100克)食物中,所有可供能营养物质能提供的总热量。水果重量的九成是水,相对于含水少的食物热量自然更低,这类食物也被称为“低能量密度食物”。从另一个角度讲,相对于含水少的食物,水果的体积更大,能快速撑起肚子,有较好的饱腹感,让减肥的过程不至于饥肠辘辘。当然并不是所有水果都如此,也有些异类,如牛油果、榴莲、香蕉等水果水分就较少,但热量较高。第二个原因是有营养水果的突出营养价值在于以维生素C为代表的水溶性维生素,钾、镁为代表的微量元素,以及生物类黄酮、花青素等有抗氧化功效的植物化学物质。历史上水果的功绩之一,是两百多年前有人发现柑橘类食物能治疗水手的坏血病,所以维生素C又被称作“抗坏血酸”。我们每天吃的新鲜水果,是身体所需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外,水果中含有的果胶属于水溶性膳食纤维,能增强饱腹感,预防和改善便秘。多种抗氧化植物化学物,也是帮助我们身体细胞抵御自由基攻击的健康营养物质,可降低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病的风险。不过,水果的营养构成也有短板,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维生素B1和B12、铁、锌、钙等营养物质,在水果中含量很低。第三个原因是口味好从营养特点来看,水果还有个类似的食物伙伴,那就是蔬菜,我们会将二者合称为“蔬果”。但蔬菜不如水果味道香甜,所以人们更乐于选择水果,并且会将吃蔬菜,特别是沙拉类轻食餐调侃为“吃草”。蔬菜中能作为水果替代品直接生吃的,也就是番茄、黄瓜、水萝卜等几种。第四个原因是省事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更多人吃饭选择去餐厅、食堂或直接叫外卖。还有不少人为了“偷懒”或减肥,选择美味营养又低热量的水果,新闻事件中的小茅就是这类人。 3 只吃水果能否减肥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晚饭不吃了,减肥”,可见人们很喜欢拿晚饭作为执行减肥计划的主要突破口。晚餐吃得清淡些的确有利于健康,但是晚餐和水果的组合,因人而异。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有人晚餐只吃水果瘦了;有人先瘦了又反弹了;有人却直接胖了……这是什么缘故?正如前面的分析,对于早午餐吃得比较合理,晚餐吃得肥腻、丰盛的人,用200克至300克的水果当晚餐,既能降低全天热量摄入,也不至于营养不良,这种情况可以减肥。保险起见,晚餐还可以加200克无糖酸奶,让自己在次日早餐前不至于太饿。而有的人早午餐吃得不够好,也轻易拿水果当晚餐,虽然能量摄入少了,短期内人也瘦了,但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身体肌肉流失,基础代谢率下降,反而成了“易胖体质”。很快,他们就又胖回来了。这种情况其实属于节食减肥的一种,不推荐。还有的人虽然晚餐种类只有水果,但放开了吃,一次能吃四分之一个西瓜,或者苹果、香蕉、哈密瓜都来一遍,加起来有两三斤。细算下来,这样吃的糖分摄入远高于一顿晚餐的主食量,还缺乏蛋白质,这种高血糖负荷饮食,类似于晚餐喝了两三瓶可乐,能不长胖吗?纯减肥人群应该怎么吃水果?我们建议分为三种情况执行。三餐规律的减肥人群,在15时至16时吃200克水果,能降低晚餐前饥饿感,晚餐需清淡;部分水果代餐的减肥人群,在晚餐前十分钟内吃200克低糖水果,能代替晚餐一半的精米白面主食;早午餐吃得比较好,营养素足够的减肥人群,晚餐可以吃200克水果+200克无糖酸奶。 4 水果应该怎么吃?人一天之中所摄入的营养素和能量,要满足身体的每日需要,也就是符合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这是健康的基本保证。如果长期某类营养素摄取不足,是会损害健康的,正如缺乏维生素C导致坏血病那样。即使每日食物供给的营养和能量合适,人体还是更愿意接受均衡规律的营养摄入,这样有利于身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也就是说,把进食量均衡分配到三餐中,一般可以把早午晚三餐按照“343”分配,即早餐三成,午餐四成,晚餐三成。如果中间有加餐,可以“3313”分配,下午的加餐占一成。正餐中主食、蛋白质、蔬菜和油脂都要有,且搭配合理,加餐的选择则相对自由。这种饮食模式,对于血糖波动大,甚至是小茅这样已患糖尿病的人都很有益处。总之,如果早餐和午餐营养搭配得够好,有富含蛋白质的禽鱼肉蛋类,有粗细粮搭配的主食和高营养品质油脂,能获取每日所需大多数营养素,那么晚餐吃得少些,甚至只吃水果或蔬菜并无大碍。对一般人而言,吃水果的最佳时机是两餐之间,比如10点或15点,量在200克左右。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难以判断是否适合只拿水果当晚餐,贸然行动的话,轻则营养不良,出现脱发、贫血、乏力等症状;重则如同新闻中的小茅一样,惹上重疾。因而晚餐能不能只吃水果,必要时可经医生或营养师评估每日饮食的营养价值和身体健康状态,在医学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选择。精选好医生,问诊有优惠点击下图即可

  • 【高脂血症性腺炎】一般是指的因血液中甘油三酯增高引起的胰腺炎,往往是在劳累、有吃夜宵、喝酒或是其他暴饮暴食或高脂食物的摄入(比如说吃扣肉、红烧肉、骨汤等等)才诱发的。 一般而言,甘油三酯浓度大于11.3mmol/ L 时极易发生,当小于5.65mmol/ L 时这种危险性就相对减小。 实质上,这种类型胰腺炎本身也是脂质代谢异常的并发症,是需要长期饮食和生活控制的。 其发病与其他类型胰腺炎症状来说没有什么太大差异,但它有比较高的向重症发展倾向,因此需要短期内将血脂降到安全值,必要时需要进行血透、血滤等治疗。 附图:高脂血症的血清静置后上方可以浮出一层厚厚的油脂  

  • 原创: 胡大一  来源: 健康报文化频道 胡大一早些年,我还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工作时,因为一次偶然的机缘帮助过一位患有室性早搏的外地患者。这是一名男性患者,被查出室性早搏时才35岁(1968年)。当年,他在陕北沙家店中学任校长,由于“文革”期间坚持复课,与工宣队员发生了口角,之后不愿上班,就想办法去找校医给弄张病假条。校医摸了一下他的脉搏,发现有早搏,问他有啥不舒服,回答说“没有”。校医给他记录了一段心电图,提示有室性早搏。那个年代,室性早搏常常被当做很重的病,有的医生认为是心肌炎,查不到心肌炎证据,就诊断是心肌炎后遗症。本想找个借口不上班,没想到发现了“大病”——一种被说成是有猝死危险的病,患者从此真的再未上过班。此后,患者到西安找遍了地方和军队的医院看病,医生说的大同小异。患者感到紧张而无望,夜间不敢睡觉,怕一觉睡死过去。由此,他十多年都卧床不起。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我在《健康报》上发表的一篇科普文章《室性早搏不等于心脏病》,才萌生了新的希望。在这篇文章中,我强调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预后良好,没有危险。无巧不成书,一天患者的儿子买爆米花,包爆米花的报纸恰好是有我这篇文章的那期《健康报》。患者的儿子欣喜若狂,跑步回家给父亲看这篇文章。患者后来告诉我,在读到这篇文章之前,他的状态是“活着度日如年,自杀缺乏勇气”,读到这篇文章后,“如同在茫茫大海中落水的人,突然发现前面有块木板,赶紧抓住它,但仍不知道可否侥幸上岸”。于是,他给我写了封信,问他是否属于我讲的那种情况,我回答他“是的”。他又来信说,接到我的回信,如同吃了一粒定心丸,当夜睡了一个好觉,心里有底了,心情放松了,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可下地行走,3个月后能给家里挑水了。又过了些时日,患者再次给我来信,说病已去了八成,还是希望来北京见我,看见我心里才踏实。没多久,患者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我当时工作的北大医院。见到我时,患者的表情有些惊讶,说道:“没想到胡大夫这么年轻,这么年轻的医生敢说室性早搏不是病!”我给患者做了详细检查——心脏结构、功能都正常,并耐心就室性早搏做了详细的解释。室性早搏是由心室产生的电活动提早抢在了正常窦房结电活动之前发出,导致心脏的一次提早搏动,也被称为室性期前收缩。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健康人出现室性早搏,不会有独立的危险,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有无症状。无器质性心脏病又无症状的室性早搏,最好的治疗是不用药、不治疗。有症状时,要具体分析。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治疗方案是治心脏病而不是治早搏。但一些无意中发现室性早搏的患者,由于心中无数,又听了些误导信息,而产生焦虑、紧张,以及由此伴发的症状。对于这种情况,医生应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和了解室性早搏,使之放松心情。鉴于这名患者被早搏折磨了这么多年,我建议他在北京多待几天,游览一下长城、颐和园、天安门广场、故宫等。患者在北京玩了一圈后,发现没有任何问题,放心地回到了家乡。之后,我们每年都通信。让我欣慰的是,患者的生活重新回归正轨——恢复了工作,继续做教师。

  •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 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 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 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瘤之一。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皮肤改变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 4.乳头、乳晕异常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 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检查(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多数患者是自己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来医院就诊的,少数患者是通过定期体检或筛查被发现乳腺肿物或可疑病变。可触及肿块可采用针吸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明确诊断。若临床摸不到肿块是靠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可借助影像学检查定位进行活检,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是金标准。 乳腺位于人体表面,照理诊断并不困难,但就目前我国医院统计的资料来看,早期病例仍占少数,哪些原因延误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呢? 1.女性朋友对医学科普知识了解不够,对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尚不认识,日常生活中缺少对这一疾病的警惕性。 2.早期乳腺癌大多是无痛性肿物,身体可以无任何不适,既不影响生活,也不影响工作。 3.少数妇女受陈旧观念的束缚,思想守旧,羞于查体,不愿意去医院检查乳腺。 4.图一时的省事,方便,听信了个别人的无稽之谈,或过于迷信某个仪器的诊断,放松了警惕,不再进一步检查。 5.有些人读过一些瘤的书籍或受周围人的影响,患了恐癌症,害怕自己患乳腺癌而不敢去医院检查,且不知身陷误区,患不患乳腺癌不取决于去不去医院。去看医生可以排除乳腺癌,解除心理压力,一旦确诊为乳腺癌,也是早期发现,能及时治疗。 6.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一个个新问题的出现,忙于应对,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健康,即使有不适,也没时间去医院,随便对付一下。以上这些错误做法造成不少乳腺癌患者延误了早诊的时机。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liu。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liu。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liu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liu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开展,使早期病例的比例增加;二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开展,提高了疗效。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liu之一。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1.乳腺肿块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2.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liu、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3.皮肤改变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liu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4.乳头、乳晕异常肿liu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liu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5.腋窝淋巴结肿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检查(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多数患者是自己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来医院就诊的,少数患者是通过定期体检或筛查被发现乳腺肿物或可疑病变。可触及肿块可采用针吸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明确诊断。若临床摸不到肿块是靠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可借助影像学检查定位进行活检,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是金标准。【乳腺位于人体表面,照理诊断并不困难,但就目前我国医院统计的资料来看,早期病例仍占少数,哪些原因延误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呢?】  1.女性朋友对医学科普知识了解不够,对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尚不认识,日常生活中缺少对这一疾病的警惕性。2.早期乳腺癌大多是无痛性肿物,身体可以无任何不适,既不影响生活,也不影响工作。3.少数妇女受陈旧观念的束缚,思想守旧,羞于查体,不愿意去医院检查乳腺。4.图一时的省事,方便,听信了个别人的无稽之谈,或过于迷信某个仪器的诊断,放松了警惕,不再进一步检查。5.有些人读过一些肿liu的书籍或受周围人的影响,患了恐癌症,害怕自己患乳腺癌而不敢去医院检查,且不知身陷误区,患不患乳腺癌不取决于去不去医院。去看医生可以排除乳腺癌,解除心理压力,一旦确诊为乳腺癌,也是早期发现,能及时治疗。6.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一个个新问题的出现,忙于应对,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健康,即使有不适,也没时间去医院,随便对付一下。以上这些错误做法造成不少乳腺癌患者延误了早诊的时机。

  • 25岁的小琪在单位体检时,发现自己左侧乳房有一个肿块(结节),大小0.8x0.5mm(毫米),BI-RADS评级为3级。BI-RADS评级意味着什么?这个肿块可能是恶性的吗?万一得了不治之症怎么办?如果要治疗的话是不是需要手术?能不能吃药解决?找到侯医生的门诊时,小琪忧心得眼泪都快要掉下来。很多女性在无意中触摸或者体检时做彩超会发现乳腺肿块(结节),大部分发现的肿块都是良性的,乳腺癌的几率很小。其实乳腺结节是乳腺增生的一种。乳腺增生本来是周期性生理变化,比如生理期之前的女性的乳房可能会感到肿胀甚至有点疼,生理期过后会自行缓解。而如果长期内分泌紊乱、性激素不平衡,乳腺组织结构发生紊乱,乳腺发生纤维化引发乳痛,就是病理性的增生了。 怎样的女性会内分泌紊乱、性激素不平衡呢?雌激素分泌过多,而孕酮相对减少的女性,主要可能有以下这些情况:1 未婚、已婚未育、已育未哺乳等女性是乳腺增生的高发人群;2 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经常饮酒;3 长期精神压抑或剧烈精神刺激;4 盲目丰胸,经常内服、外用丰乳产品或在乳房内填充外来物做乳房整形;5 内衣不合适:过紧的内衣会影响乳腺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6 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7 常年没有性生活。 不是所有的乳腺增生都会产生肿块,有时候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少数会有乳头溢液。单纯乳腺增生的癌变率为 0.1%,并不可怕,所以不必紧张。 乳腺囊性增生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妇女的2~4 倍。乳腺增生虽属于良性病变,然而乳腺增生与乳腺癌存在相同的发病机制,目前通过大量研究证实两者间存在密切关系,即正常→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的这一谱带式发展过程。因此对乳腺增生症应高度重视,争取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其是具乳腺癌家族史或者属于癌高发家族成员,一定要引起重视。BI-RADS评级医生能够从彩超大判断肿块的良恶性,目前彩超(BI-RADS)”分类评价标准分级如下:0类:评估不完全,需要召回补充其他影像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前片比较;1类:阴性;2类:良性改变;3类:良性可能大,恶性率小于2%,6个月追踪观察;4类:可疑恶性,需考虑活检,具体又分为:4A、4B、4C三个亚类: 4A:低度可疑恶性(概率2%-10%),病理报告结果一般为非恶性; 4B:有中度可能恶性的病灶(概率10%-50%); 4C:恶性可能较大(概率50%-95%),但不像5类那样典型的恶性。5类:高度怀疑恶性(概率大于95%),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6类:已活检证实为恶性,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如果是BI-RADS1类—3类良性的多发结节,理论上不用做手术,定期观察随访就可以了,因为反复手术刺激乳房,反而会增加患乳房肿瘤的风险。但如果到了4类或更高级别,那就要做活检等来及时确诊病情,早发现早治疗。所以像小琪这种情况,是可以不用手术的,也不需要吃药的,因为吃药对控制小琪的乳腺肿块是没有一点帮助的。建议半年左右做一次彩超,动态观察就可以了。如何预防乳腺增生预防乳腺增生症,应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开朗,生活劳逸结合,做到充实而有规律。月经不调者,建议及时治疗。分娩后争取哺乳,对孩子和自己都有好处。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性激素类美容用品,远离保健品,避免人流、药流。合理健康饮食,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含雌激素饲料喂养的家禽、淡水水产,少食油炸食品、过甜的食品和过于刺激的食物。各种乳腺疾病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