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 糖尿病人的饮食一直是困扰患者和医生的头疼问题,因为饮食控制不好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而饮食控制是非常影响生活质量的,特别是对于原来饮食上没有什么限制的人来说。但是既然咱们生病了,就得为了控制血糖改变一点自己的饮食习惯,这四个基本原则要遵守:1 吃饭要慢,每次进餐时间不少于15分钟。细嚼慢咽有利于延长食物吸收时间,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有利于减少下餐前低血糖的发生率,有利于锻炼咀嚼肌、锻炼牙齿,从而刺激大脑延缓衰老。2 多吃绿色、带叶子的蔬菜(空心菜、芹菜、小青菜、菠菜、茼蒿、豌豆头、枸杞头、菊花脑、蔊菜、南瓜头等),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蔬菜每天要吃不少于1斤以上。绿色富含维生素,绿色入肝,可以养肝,清肝火,能够缓解糖尿病人的口干口渴等症状;同时带茎带叶子的绿色蔬菜能够缓解食物的吸收速度,从而达到“慢”能达到的所有好处。3 尽可能使饮食多样化,不少于5种。人类是杂食动物,吃的丰富多样,才能吸收到各种营养元素,不可偏食,偏食容易导致营养失衡,同时也会引起身体阴阳失衡,引起疾病。4 监控自己的各项指标,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节。为了更加具有操作性,给大家提供一个一周食谱,供大家参考:周一:早餐经典(1:1:1):鲜牛奶或纯牛奶一袋(约250ml)、煮鸡蛋一个、菜包一个(薄皮大菜包);中餐(一):米饭2-2.5两、芹菜肉丝一份、清炒空心菜一份;中餐(二):薏苡仁米饭2.5两、枸杞水晶虾仁一份、西兰花一份、青菜菌菇汤(饭前喝汤);晚餐:荠菜肉水饺(荠菜多瘦肉少)1.5两。周二:早餐:鲜牛奶一袋(约250ml)、煮鸡蛋一个、南瓜馒头、凉拌黄瓜一份;中餐(一):米饭2-2.5两、青菜炒木耳一份、清水河虾一份(1两)、清炒秋葵一份;中餐(二):薏苡仁米饭2.5两、洋葱牛肉丝、空心菜、西红柿蛋汤(饭前喝汤);晚餐:青菜梗、芹菜、黄瓜丁、洋葱、山药丁等炒米饭1.5两。周三:早餐:芹菜肉水饺1.5两、凉拌萝卜丝;中餐(一):米饭2两、清炒茼蒿一份(蒜3-5个)、红烧鲫鱼(1两);中餐(二):薏仁米饭2两、山药枸杞肉圆、炒蒲菜、青菜蛋汤;晚餐:玉米稀饭1-1.5两、菜包一个、鸡蛋一个。周四:早餐:青菜鸡蛋面——青菜2两、鸡蛋瘪一个、面条2两;中餐(一):米饭2两、清炒菠菜一份(蒜头3-5个必不可少)、药芹炒肉丝(肉丝1两);中餐(二):薏仁米饭2两、药膳鸡块、清炒药芹、菠菜汤;晚餐:青菜梗、芹菜、黄瓜丁、洋葱等炒米饭1.5两。周五(肾功能正常者):早餐:豆浆(约250ml)、煮鸡蛋一个、菜包一个;中餐(一):米饭2-2.5两、芹菜炒百叶一份、清蒸鲫鱼一两;中餐(二):薏仁米饭2两、二冬蒸鳊鱼、凉拌苦瓜、番茄蛋汤;晚餐:青菜鸡蛋汤(青菜0.5-1斤、鸡蛋一个)、荠菜包子一个、鸡蛋一个。周六:早餐:小米粥1两、菜包1个、煮鸡蛋一个;中餐(一):米饭2两、西芹炒百合、韭菜或者西红柿炒鸡蛋(鸡蛋1-2个);中餐(二):薏仁米饭、苦瓜肉片、清炒猫耳菜、青菜菌菇汤;晚餐:荠菜肉水饺(荠菜多瘦肉少)1.5两。周日:早餐:鲜牛奶一袋(约250ml)、煮鸡蛋一个、药膳馒头一个、凉拌卷心菜;中餐(二):米饭2两、凉拌豌豆一份(豌豆开水焯一下、或蒜头清炒也可)、红烧肉或红烧排骨一份(只吃1两)——周末了犒劳自己一下;中餐(二):薏仁米饭2两、凉拌枸杞(枸杞开水焯一下)、清炒三鲜鸡丁、丝瓜汤;晚餐:玉米稀饭1-1.5两、菜包一个、鸡蛋一个,中午没吃完的凉拌菜可以作为小菜。如果实在是饿,或者能量消耗多,可以在两餐之间,上午9、10点,下午3、4点可以吃半边猕猴桃、或半边苹果,临睡前也可以吃1-2片苏打饼干。高材生青年医生,点击下图即可问诊

  • 点击查看

    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主治医生,鱼小南

  • 心脏病目前仍是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致死的人数超过所有肿瘤死亡人数的总和。随时寒露的到来,气温继续下降,早晚温差变大,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因急性心脑血管事件而猝死的情况也常常在这个阶段大大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为什么在秋冬季高发? 应该如何应对? 1气温低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增加了心绞痛和心梗发生的概率。有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 10 ℃,心脏病发病风险会上升 7%。应对策略:注意保暖,尤其是中老年人,秋衣秋裤,毛衣毛裤,该穿就得穿。气温很低或阴冷的雨雪天时,要保证室内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外出时记得做好保暖防护。随着室内外温度的变化穿脱衣服,不要让身体觉得忽冷忽热。2 血压波动大可能因为情绪、激素水平的变化、室内外温度的变化造成,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容易造成心绞痛或脑血管的问题。应对策略: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坚持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有时,与夏季同样剂量的降压药在秋冬季的控压效果可能不理想,所以应该注意做好血压监测,出现血压升高或有头晕、头痛和胸闷等不适及时就诊,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用量。3 血脂升高在秋冬时很常见,气温下降了人们开始管不住嘴,倾向于摄入高热量的食物,这时候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血脂,会增加患者心脏病或卒中发作的风险。应对策略: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4 维 D 水平下降会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已被多个研究证实,维生素 D 缺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应对策略:充足的阳光有利于维生素 D 的吸收,在天气适宜时,多出去走走。另外,还可以在每日饮食中选择维生素 D 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比如海鱼等。5 静止时间过多是另一个天冷的常见不良习惯。许多人窝在家里不愿出门活动,久坐或者久卧,血流缓慢,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这样的血栓不但会阻断了正常的静脉血液回流,血液淤积导致相应的部位疼痛、肿胀,一旦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将导致中风、心脏病等严重后果。应对策略:在心肺系统能承受的范围内适当动起来,不一定要是运动,也可以在家里走一走,做点家务。6 呼吸道感染在秋冬季发生率上升。感染后,肺组织的氧交换能力降低,心脏负担增加,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心力衰竭也更容易出现。在年轻人中,因为感冒引发心肌炎进ICU抢救的案例也不少,仅从流涕、鼻塞、咽痛、头晕头疼、发热、乏力等早期症状看,难以与感冒区别,但是在2周左右如果出现明显的胸闷、胸痛、心慌就需要引起重视了,这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需要及时就医。应对策略:预防呼吸道感染,必要时注射流感疫苗。7 忽略早期症状,耽误治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令人遗憾的错误做法。大部分突发心脏病都是瞬间感到心脏难受,脸色煞白,满脸虚汗这些普遍症状,但每个人又会表现出一些特有的症状,事实上有病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肚脐以上原因不明的疼痛都应该引起重视。比如有人胸疼,有人感觉憋气、心慌,还有人表现为后背疼,甚至牙疼。应对策略:突发心脏病的病人应立即服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症状,一般来说硝酸甘油的药效更明显。同时尽量保持平卧姿势,放松身心,观察症状是否减轻,如果没有明显好转,就要立即联系急救医生了。一定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审稿专家:陈牧雷主任,从事心脏内科疾病的诊疗工作二十余年,熟悉危急重症的抢救,成功率达国内先进水平;参与国内、国际多项大规模药物临床试验,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颇有心得。点击下图,即可问诊↓

  • 尖锐湿疣在潜伏期的时候一般不会有症状的,潜伏期为 2 周到 8 个月,平均为 3 个月,过了潜伏期会长一些赘生物,菜花状或者是鸡冠状的疣,在潜伏期一般是不需要治疗的,潜伏期是对病种而言,对个体意义不大,只要没长疣体就不用去担心。 不过大多数人都比较担心会发病,因此医生会建议病人在尖锐湿疣潜伏期时就将尖锐湿疣病毒扼杀在初期的萌芽状态下,以免耽误治疗的效果。 目前医院普遍会采用物理治疗方法,如微波、激光、冷冻、光动力等,这些都是以将肉眼所能见到的疣体打掉为主,并未重视致病源 HPV 病毒的清除,所以这些方法很容易复发。 尖锐湿疣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系统性治疗应该是激发出病毒,排毒,清毒,巩固,与预防,这样子的一个系统性的治疗,而不是,去疣体,复发,再去疣体,一直循环下去。还有疑问。 医生表示,当前在尖锐湿疣治疗中,其治疗难点是较为明显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该疾病是不能治好的,而想要完全的治好疾病,患者还是得注意从根源入手,研究发现,尖锐湿疣的发病是因 hpv 病毒侵入皮肤黏膜并不断的复制增生而形成疣体,那么,很显然,想要完全的根治疾病,还是得清除体内的潜藏病毒(活跃状态、休眠状态)。 对于尖锐湿疣做病理活检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准确,目前我们临床诊断的手段有几十种,但是临床医生最为准确的方法就是病理活检,选择的治疗方法与此病的发病和复发有关,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简称 HPV )引起的,它的复发肯定和 HPV 脱离不了关系。事实的确如此,尖锐湿疣复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完全清除 HPV 病毒感染,包括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治标不治本,“治标”就是去掉疣体,“治本”就是清除 HPV 病毒感染,“标”去了“本”还在,当然容易复发啦。

  • 误区一:糖尿病主要是由吃糖或者吃甜食太多造成的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虽然祖国医学对消渴病最早的病因病机论述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认识到,饮食因素只是糖尿病发病的一部分原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高热量、高脂饮食、体力活动过少、肥胖、年龄增加、心理压力等。误区二:糖尿病是中老年疾病,年轻人不可能得糖尿病 近年来,糖尿病已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也需要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定期体检有助于糖尿病的及早发现及采取早期措施和治疗。糖尿病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现在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倾向于低龄化,我们在门诊经常会见到3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更有许多儿童糖尿病患者。所以“有糖不在年高”,不要再仗着自己年轻就肆无忌惮,糖尿病可能会随时向你“招手”。误区三: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主要是控制糖或者是主食的摄入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每日膳食总热量。饮食疗法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即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误区四:只要多吃降糖药,就可以不控制饮食了 广大糖友要牢记这一点: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切脱离了饮食控制来谈糖尿病的治疗都是耍流氓!”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提,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误区五: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 血糖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过高或者过低。血糖控制得好,可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血糖过低则会出现低血糖症,而低血糖带来的危害会更为严重。美国著名医学家Cryer教授曾指出:“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引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所以在降糖的同时我们要严格控制低血糖的发生率。误区六:虽然确诊为糖尿病,如果没有感觉不舒服,可以不检查不治疗 现在许多首发糖尿病患者都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单位体检发现血糖升高,因为没有症状所以 不去做相应的检查,不接受规范治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并发症状非一日之甜”,待到各项并发症状出现再去就诊,不单单是自己的身体受苦,还有家庭逐渐变瘪的荷包。所以只要体检发现血糖有升高的苗头就要及时、及早接受正规的筛查和治疗。

  • 记录:48岁上海男子之前做川字纹剥离手术,术后效果不理想且出现了一些问题,特来找我做川字纹切除进行修复。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