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内分泌、老年性疾病
暂无
内分泌科患友问诊
  • 膝盖疼|您好,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请稍等,我正在详细阅读您的病情描述。目前主要有哪些不适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长时间了?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因素?膝关节炎很严重关节间隙没有了疼痛估计也很厉害

    总交流次数

    22

    医生回复次数

    14
    患者:

    女 67岁

  • 哺乳期发热|尊敬的PLUS会员您好,我是普通外科张医生,很高兴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您好,请问您有什么不适症状?有多久了?乳房有硬块吗?局部皮肤有发红发烫么好的,乳房疼伴有发烧 这首先考虑是急性乳腺炎给您些治疗的方

    总交流次数

    19

    医生回复次数

    10
    患者:

    女 31岁

  • 近视眼,现在看黑板看不清眼痛|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可以的散瞳验才准确您去医院散瞳验光吧眼镜店不行的

    总交流次数

    43

    医生回复次数

    21
    患者:

    女 15岁

  • 膝盖疼您好,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请稍等,我正在详细阅读您的病情描述。目前主要有哪些不适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长时间了?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因素?膝关节炎很严重关节间隙没有了疼痛估计也

    总交流次数

    22

    医生回复次数

    14
    患者:

    女 67岁

  • 哺乳期发热尊敬的PLUS会员您好,我是普通外科张医生,很高兴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您好,请问您有什么不适症状?有多久了?乳房有硬块吗?局部皮肤有发红发烫么好的,乳房疼伴有发烧 这首先考虑是急性乳腺炎给您

    总交流次数

    19

    医生回复次数

    10
    患者:

    女 31岁

  • 近视眼,现在看黑板看不清眼痛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可以的散瞳验才准确您去医院散瞳验光吧眼镜店不行的

    总交流次数

    43

    医生回复次数

    21
    患者:

    女 15岁

  • 手臂鸡皮肤考虑是毛周角化病又称毛发苔藓或毛发角化病,是一种慢性毛囊角化性皮肤病,有一定遗传倾向,好发于上臂外侧及大腿前侧,也可发生于面颊部和臀部。本病一般不需要治疗。症状明显或有治疗要求,可涂抹一些外

    总交流次数

    11

    医生回复次数

    7
    患者:

    男 25岁

  • 小孩可以喝吗 您好,我是主治医师申传莱,很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咨询服务。您好宝宝 身高体重多少 饮食、睡眠、大小便怎么样您好。 还在吗

    总交流次数

    5

    医生回复次数

    4
    患者:

    女 0

  • 小腿红斑瘙痒嗯,那是三次问诊的找社区给你买*****湿敷我看见了了现在有渗液,就要湿敷了你能出去的话去医院打个针你吃的药继续吃上,再买个肤痒颗粒吃上解封了就去医院或者皮肤病诊所面诊治疗小病别拖严重了不

    总交流次数

    53

    医生回复次数

    20
    患者:

    男 25岁

  • 婴儿用哪一款感谢您体验京东育婴师育儿咨询服务,如果您有儿童常备药、儿童生长发育、科学备孕相关问题的需要,京东平台为您准备了儿科、妇产科专家一对一服务及专属福利!您好您看看https://item.m.

    总交流次数

    9

    医生回复次数

    7
    患者:

    女 0

  • 睡眠质量差你好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有多长时间了呢?有没有使用改善睡眠药物治疗,效果如何?平时有没有感觉全身无力,不愿意活动?这种现象有多长时间了呢?突然出现的吗?白天是正常的吗?以前有什么疾病?曾经有

    总交流次数

    56

    医生回复次数

    26
    患者:

    女 41岁

  • 你好我背后有毛囊炎您好,京东大药房药师工号0022,很高兴为您服务!您好,请问您有什么用药问题需要咨询^_^是己确诊该病情是吗?多久了您好,为了您的用药安全,方便药师指导用药,方便提供下用药人年龄、性

    总交流次数

    52

    医生回复次数

    29
    患者:

    女 0

  • 怀孕了下面留绿色的东西怎么办您好稍等我看看?孕周?孕周?有痒吗有异味吗?滴虫感染。可有绿色白带建议检查一下白带

    总交流次数

    14

    医生回复次数

    9
    患者:

    女 22岁

展开更多

内分泌科科普文章
  • 谢娜、张杰喜得一对“小棉袄”的消息刷屏了微博,不少明星和粉丝纷纷发来祝福。 不过也有一些朋友注意到,“一姐”谢娜已经算是年龄偏大的产妇了。那么,多少岁才是最适合生孩子的年龄呢? 医生建议,女性受孕的年龄一般在25到29岁,在这个年龄段里都是可以的。最适合的就是26、27岁,这个年龄段最为合适。 因为从女性身体器官的发育情况来看,在23到29岁之间的女性,内部器官的发育已经比较完善,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不管是在经济、生理,还是心理上基本都做好了怀孕的准备,因此这个年龄段适宜生育。 从排卵情况来看,二十五岁左右的女性由于发育的情况,她的排卵质量和数量都达到了优质。而在年龄的不断增长中,卵子的质量会有所下降,卵子的年龄过大,受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多,容易发生卵子染色体的老化,导致畸胎率增高,因此在三十岁以后怀孕对胎儿就不那么好了。 那么孩子的爸爸呢? 有人说,新闻中,有的男人在80岁也可能具有生育能力,对于孩子父亲的年龄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吧? 医生的回答是,男性生育年龄在25~30岁最为合适。 因为男性年龄过大时生育,精子的基因突变率也相应增高。精子的数量和品质都得不到较好的保证,对胎儿的健康也是十分不利的。 有人认为父亲的生育年龄与唐氏症候群的发生有关系,甚至认为唐氏症候群患者25是由父亲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因此,从优生的角度来看,过早或过晚生育都是不适宜的。根据父母未来的经济、体力、精力等多种因素考虑,男性和女性分别在25-30岁、25-29岁结婚、育儿最为有利,是最佳婚育年龄。如有健康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抗病毒是关键。然而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患者对长期治疗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常常因为错误的认识而中断治疗,导致治疗失败或病情急转而下。那么抗病毒治疗中有哪四大常见误区呢?1 病毒抑制 ≠ 病毒清除乙肝抗病毒药物的首要目标是抑制病毒的复制。核苷(酸)类药物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乙肝病毒DNA 会下降,肝功能也恢复正常。这时候患者往往非常高兴。有些患者误认为病毒被清除了,疾病治好了,于是私自停药,或没有之前那么重视,造成漏服、减少服药剂量。 实际上,乙肝病毒侵入肝细胞后,DNA会钻入肝细胞核里“扎根”。用抗病毒药物只能暂时抑制病毒复制。而由于肝细胞核外面坚韧的膜,病毒的“根”很难被彻底清除。一旦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病毒的“根”就会重新“发芽”,复制出新的病毒。 因此,病毒抑制 ≠ 病毒清除。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必须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保持耐心。 2 病毒耐药 ≠ 治疗白做抗病毒需要长线作战,但是长期服用核苷(酸)类药物(尤其是选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容易耐药的药物)往往会导致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性,表现为 HBV DNA 数量反弹,甚至再次出现肝功能异常。遇到耐药的患者常常非常沮丧,“治了那么多年,白治了!”其实这个治疗过程,能够防止反复炎症,从而防止肝脏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也能防止肝细胞过度增生诱发基因突变,导致肝癌。 所以,看似“回到原点”的治疗,实际上延缓了肝病的进展。 耐药后,改用其他有效药物,患者仍有可能获得恢复。 3 不能停药 ≠ 吃药成瘾病毒抑制后,停了抗病毒药物之后,病毒可能再度开始复制,并且伴随转氨酶升高,个别病人甚至会发生严重的肝病。这种情况叫做“停药后反弹”,一些患者误认为,这种“反弹”是抗病毒药物“吃上了瘾”,像吸毒的戒断反应一样。甚至因此不敢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事实上,毒品导致的成瘾是一种精神依赖,跟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由于病毒未能完全清除而复发的情况完全不同。 4 长期服药 ≠ 终生治疗“吃上药还能停吗?”“是不是就得终生服药了?”“天天吃药,什么时候是个头呀?”我们首先要有明确的阶段性。一期目标: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具体指标包括转氨酶指标趋于正常,病毒DNA下降。最终目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消失。只有实现最终目标,才能停药。 但是,最终目标的实现是有条件的。 一是要治的早。最终目标的实现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如果已经发展到肝硬化,则需要终生服药了。 二是要坚持。为了达到最终目标,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 在“抗战”的过程中,一定不能丧失信心,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也有益于病情恢复。病情判断,用药指导↓点击下图↓,三甲名医低至1元

  • 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在多年的诊疗经历中,总结出心血管病的六大常见误区:误区一:维生素能预防心血管病。中国老百姓买维生素的积极性特别高。实际上最近20年做了大量研究,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吃维生素E,能减少心肌梗死或预防冠心病、脑血管病。而且,维生素应该从食物中获取,而不是靠胶囊药片。误区二:盲目接受起搏治疗。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很普及。心房颤动患者尤其无症状的老年患者,做Holter容易发现夜间有心跳的长间歇。过去长间歇2秒、3秒,可能就会被植入起搏器。现在指南提出,长间歇5秒(最慢心率12次/分),这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植入起搏器。没有症状,夜间有长间歇,别盲目被起搏。误区三:早搏是疾病。早搏不是病,也没独立的风险,早搏很常见,很多人一生中都可能发生。早搏可毫无症状,或因其它病就诊偶然发现。早搏有无症状与早搏多少无关。早搏可见于正常心脏,也更易见于心脏病的患者。早搏不要轻易被射频。一定慎重。误区四:女性ST-T波改变一定冠心病。女性ST-T波改变大多不是冠心病。我不止一次看到一些六、七十岁女患者,忧心忡忡地讲起她们的病史,很认真地说自己被诊断冠心病三、四十年了,最近接受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中青年女性,如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不吸烟,没有家族中早年患冠心病家族史,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小。这些心电图上的ST-T,改变不代表有心肌缺血和冠心病。这些中青年女性中,不少人因心电图报告ST-T改变被造影,从而接受大量放射线,这样不仅花了钱,大量射线还带来一生癌症的风险。这是当前过度医疗的一个大风口!误区五:认为窦性心律不齐就是心律失常。不少人看到心电图报告“窦性心律不齐”时,误认为自己有了心律失常。实际上,窦性心律不齐不但正常而且健康。误区六:换季定期输液稀释血液。血液粘稠度很容易被老百姓关注。“稀释血液”成了一个荒谬的大市场:各种保健品、洗血、定期输液、稀释血液。很多老年人在换季的时候,去医院打点滴,点的不是糖就是盐,树皮、树叶做成的东西放到输液瓶里,“五彩缤纷”,这安全吗?真的很不安全!也没有效果。解决“血粘稠”最可靠的方法是: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多饮水,多运动。(胡大一大夫公众号授权转载)心脑血管专场,优选医生点击下图直达

  • 谢娜、张杰喜得一对“小棉袄”的消息刷屏了微博,不少明星和粉丝纷纷发来祝福。 不过也有一些朋友注意到,“一姐”谢娜已经算是年龄偏大的产妇了。那么,多少岁才是最适合生孩子的年龄呢? 医生建议,女性受孕的年龄一般在25到29岁,在这个年龄段里都是可以的。最适合的就是26、27岁,这个年龄段最为合适。 因为从女性身体器官的发育情况来看,在23到29岁之间的女性,内部器官的发育已经比较完善,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不管是在经济、生理,还是心理上基本都做好了怀孕的准备,因此这个年龄段适宜生育。 从排卵情况来看,二十五岁左右的女性由于发育的情况,她的排卵质量和数量都达到了优质。而在年龄的不断增长中,卵子的质量会有所下降,卵子的年龄过大,受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多,容易发生卵子染色体的老化,导致畸胎率增高,因此在三十岁以后怀孕对胎儿就不那么好了。 那么孩子的爸爸呢? 有人说,新闻中,有的男人在80岁也可能具有生育能力,对于孩子父亲的年龄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吧? 医生的回答是,男性生育年龄在25~30岁最为合适。 因为男性年龄过大时生育,精子的基因突变率也相应增高。精子的数量和品质都得不到较好的保证,对胎儿的健康也是十分不利的。 有人认为父亲的生育年龄与唐氏症候群的发生有关系,甚至认为唐氏症候群患者25是由父亲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因此,从优生的角度来看,过早或过晚生育都是不适宜的。根据父母未来的经济、体力、精力等多种因素考虑,男性和女性分别在25-30岁、25-29岁结婚、育儿最为有利,是最佳婚育年龄。如有健康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抗病毒是关键。然而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患者对长期治疗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常常因为错误的认识而中断治疗,导致治疗失败或病情急转而下。那么抗病毒治疗中有哪四大常见误区呢?1 病毒抑制 ≠ 病毒清除乙肝抗病毒药物的首要目标是抑制病毒的复制。核苷(酸)类药物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乙肝病毒DNA 会下降,肝功能也恢复正常。这时候患者往往非常高兴。有些患者误认为病毒被清除了,疾病治好了,于是私自停药,或没有之前那么重视,造成漏服、减少服药剂量。 实际上,乙肝病毒侵入肝细胞后,DNA会钻入肝细胞核里“扎根”。用抗病毒药物只能暂时抑制病毒复制。而由于肝细胞核外面坚韧的膜,病毒的“根”很难被彻底清除。一旦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病毒的“根”就会重新“发芽”,复制出新的病毒。 因此,病毒抑制 ≠ 病毒清除。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必须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保持耐心。 2 病毒耐药 ≠ 治疗白做抗病毒需要长线作战,但是长期服用核苷(酸)类药物(尤其是选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容易耐药的药物)往往会导致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性,表现为 HBV DNA 数量反弹,甚至再次出现肝功能异常。遇到耐药的患者常常非常沮丧,“治了那么多年,白治了!”其实这个治疗过程,能够防止反复炎症,从而防止肝脏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也能防止肝细胞过度增生诱发基因突变,导致肝癌。 所以,看似“回到原点”的治疗,实际上延缓了肝病的进展。 耐药后,改用其他有效药物,患者仍有可能获得恢复。 3 不能停药 ≠ 吃药成瘾病毒抑制后,停了抗病毒药物之后,病毒可能再度开始复制,并且伴随转氨酶升高,个别病人甚至会发生严重的肝病。这种情况叫做“停药后反弹”,一些患者误认为,这种“反弹”是抗病毒药物“吃上了瘾”,像吸毒的戒断反应一样。甚至因此不敢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事实上,毒品导致的成瘾是一种精神依赖,跟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由于病毒未能完全清除而复发的情况完全不同。 4 长期服药 ≠ 终生治疗“吃上药还能停吗?”“是不是就得终生服药了?”“天天吃药,什么时候是个头呀?”我们首先要有明确的阶段性。一期目标: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具体指标包括转氨酶指标趋于正常,病毒DNA下降。最终目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消失。只有实现最终目标,才能停药。 但是,最终目标的实现是有条件的。 一是要治的早。最终目标的实现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如果已经发展到肝硬化,则需要终生服药了。 二是要坚持。为了达到最终目标,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 在“抗战”的过程中,一定不能丧失信心,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也有益于病情恢复。病情判断,用药指导↓点击下图↓,三甲名医低至1元

  • 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在多年的诊疗经历中,总结出心血管病的六大常见误区:误区一:维生素能预防心血管病。中国老百姓买维生素的积极性特别高。实际上最近20年做了大量研究,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吃维生素E,能减少心肌梗死或预防冠心病、脑血管病。而且,维生素应该从食物中获取,而不是靠胶囊药片。误区二:盲目接受起搏治疗。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很普及。心房颤动患者尤其无症状的老年患者,做Holter容易发现夜间有心跳的长间歇。过去长间歇2秒、3秒,可能就会被植入起搏器。现在指南提出,长间歇5秒(最慢心率12次/分),这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植入起搏器。没有症状,夜间有长间歇,别盲目被起搏。误区三:早搏是疾病。早搏不是病,也没独立的风险,早搏很常见,很多人一生中都可能发生。早搏可毫无症状,或因其它病就诊偶然发现。早搏有无症状与早搏多少无关。早搏可见于正常心脏,也更易见于心脏病的患者。早搏不要轻易被射频。一定慎重。误区四:女性ST-T波改变一定冠心病。女性ST-T波改变大多不是冠心病。我不止一次看到一些六、七十岁女患者,忧心忡忡地讲起她们的病史,很认真地说自己被诊断冠心病三、四十年了,最近接受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中青年女性,如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不吸烟,没有家族中早年患冠心病家族史,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小。这些心电图上的ST-T,改变不代表有心肌缺血和冠心病。这些中青年女性中,不少人因心电图报告ST-T改变被造影,从而接受大量放射线,这样不仅花了钱,大量射线还带来一生癌症的风险。这是当前过度医疗的一个大风口!误区五:认为窦性心律不齐就是心律失常。不少人看到心电图报告“窦性心律不齐”时,误认为自己有了心律失常。实际上,窦性心律不齐不但正常而且健康。误区六:换季定期输液稀释血液。血液粘稠度很容易被老百姓关注。“稀释血液”成了一个荒谬的大市场:各种保健品、洗血、定期输液、稀释血液。很多老年人在换季的时候,去医院打点滴,点的不是糖就是盐,树皮、树叶做成的东西放到输液瓶里,“五彩缤纷”,这安全吗?真的很不安全!也没有效果。解决“血粘稠”最可靠的方法是: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多饮水,多运动。(胡大一大夫公众号授权转载)心脑血管专场,优选医生点击下图直达

  •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H.pylori)高感染区,不同地区有50-70的人口受到感染。 H.pylori既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带菌者的唾液、呕吐物或粪便而传播,也可能通过被污染的食物、饮水、餐具而传播。由于一些中国文化特有的餐饮习惯,如不用公筷,为他人布菜,长辈为幼儿用嘴处理食物等,造成H.pylori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 2015年,京都共识强调了H.pylori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H.pylori相关消化不良是一种器质性疾病,根除H.pylori可作为胃癌一级预防措施。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开始了解到这种细菌的难缠和危险,多带着焦虑情绪寻求根除治疗。 在这里我们搜集了大家常见的问题予以解答。 -1- 有什么食物能够根除H.pylori? ▼ 网络上一般主流的说法认为有四种食物能够帮助消灭H.pylori。 (1)酸奶 酸奶中含有丰富的益生菌,益生菌作为根除 HP 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案已被广泛研究。研究表明,某些益生菌如复方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抗H.pylori活性的作用,可以减低抗生素带来的不良反应,但是综合多个指南,益生菌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以及在根除 HP 治疗中发挥的作用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佐证。 (2)蜂蜜 网络观点认为蜂蜜具有抗菌作用,其中就包括幽门螺杆菌,只要每天饮用一杯蜂蜜水就足够。但实际情况是没有强有力的研究证据支撑这一说法,仅有少量体外实验证明部分蜂蜜有抑制H.pylori的作用,比如桉树蜜——并不是市场上主流的蜂蜜种类。 (3)大蒜、西兰花 花菜和大蒜都富含有机硫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一定程度上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但是所有食物要起到“疗效”,都有一个浓度问题。有研究认为有机硫化合物的浓度必须达到40μg/ml,基本比较难达到。注意浓度不是多吃少吃的问题,你可以吃一斤大蒜,如果大蒜中有机硫化合物的浓度没达标还是没有用。 不过西兰花确实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绿色经济的蔬菜,对预防动脉硬化和某些癌症都有益。 -2- 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根治吗? ▼ 首先根治治疗对每个人的收益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决定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根治的。 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指征: (1) 可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疾病,比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不明原因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 有可能患胃癌的高危人群,包括内镜下早期胃癌切除术患者、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等; (3) 有可能患消化性溃疡的高危人群,主要是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或者已经在长期服用NSAIDs的人群。 除以上三种类型,不一定非要进行根除治疗,患者尤其不要把根除幽门螺杆菌当成解决所有胃部症状的必由之路,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比如根除 HP 可降低胃癌发展的风险,但不能逆转胃窦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状态。 -3- 为什么我根治失败了? ▼ 按照2014年发表在J Korean Med Sci的一项研究数据,即使规范使用根治Hp的治疗方案,仍有超过20-30的患者初次治疗Hp失败,在国内情况更不乐观,因为可能在医患双方都可能存在治疗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医生没有推荐联合用药,比如患者没有按照严格遵照医嘱服药。 排在前三的失败原因是细菌耐药,细菌定植在胃内的部位和细菌感染密度(临床常用的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值就能反映)。简单来说,如果感染的菌株特别耐药,或者在难以清除的部位,而且密度很高的话,会相对来说更难以清除一些。 特别是耐药问题,我国对抗生素的滥用对这个情况是雪上加霜的,而且如果治疗前短时间内曾服用过治疗所需药物的话,也会影响根除。 除此之外,吸烟饮酒、免疫功能差也不利于根治; PPI类胃酸抑制药物浓度不足导致胃内环境强酸性,酸敏感抗生素迅速分解,不能起到作用,也可能导致根治失败; 环境和卫生习惯差、甚至口腔牙菌斑都可能会造成反复感染,影响清除成功率。 -4- 根治失败以后怎么办? ▼ 根除幽门螺杆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不管是新的序贯治疗,还是包含铋剂的四联治疗。 如果根治指征依然存在,首先可以考虑找到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规范检查、规范治疗,可以提前做抗生素药敏检测,有目的地选择最佳抗生素组合来提高根除率,此外还要注意两次治疗间隔最好超过3个月,否则连续的治疗也会让细菌变的更耐药。 如果有上述根治失败原因中生活方式等非药物因素的,也应及早改变。 参考文献: 2017,《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2019,中华中医药学刊Vol.37 No.2,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指南系统评价》

  • 得了带状疱疹并发症会有哪些并发症呢?1.并发细菌感染 带状疱疹病损发生于特殊部位,例如眼部,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倘若继发细菌性感染后,可引起全眼球炎,甚至脑膜炎,病后出现视力下降、失明、面瘫等后遗症。2.疱疹后后遗神经痛 头部带状疱疹多在头前部即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可造成脱发及永久性瘢痕。带状疱疹皮肤损害愈合后,疼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部分老年患者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年余,可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等表现。3.可能诱发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 带状疱疹可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节段,三叉神经中有一条神经纤维,即眼神经纤维,部分神经纤维分布在人体眼球的角膜、结膜以至于整个眼球,该部位的神经纤维如果受到疱疹病毒感染,可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患者可发生怕光、流泪、眼睛疼痛,以致视力减退,重者发生全眼球炎而导致失明。疱疹病毒感染到面神经中的运动神经纤维时,就会产生面瘫,出现患侧眼睛不能闭合,患侧面部表情呆板,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做吹气动作等。4.引发内耳功能障碍 发生在耳郭、耳道的带状疱疹,会出现内耳功能障碍症状。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5.引发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上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即人体的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就会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表现为严重的头痛、喷射样呕吐、惊厥、四肢抽搐,以及意识模糊、昏迷而有生命危险。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体内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 来源:临床前线肺癌风险和肺癌筛查:少谈成绩,多谈成本关于吸烟者接受肺癌筛查获益的研究主要来自st研究,入选的人群包括:55-80岁;吸烟>30包/年;戒烟<15年。开始的时间为2002年8月,结束时间是2009年12月,筛查频率为每3年筛查1次低剂量螺旋CT,中位随访时间为6.5年。经过跟踪研究调查降低了20的肺癌特异死亡,但是我们不能光看成绩不看成本,成本是怎么样的呢?所有患者中总体上的肺癌筛查出非钙化结节的比例是24.2,接近1/4,也就是说1/4的患者为阳性,这些阳性患者中,发现其中只有3.6是恶性的,换而言之96.4都是假阳性, 这就说明我们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但是获益并没有那么多。那么肺癌风险和肺癌筛查获益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把吸烟>30包/年的老年人进行筛查发现,1万人中能减少肺癌死亡为0.2,也就是说10万人中才能降低2个人的肺癌死亡率,但是我们付出的成本是巨大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对于一个吸烟满30多年的老烟民最低微的情况下,筛查多少人才能降低1个死亡率呢?我们需要筛选5276个患者,付出1646个假阳性代价以后,才降低1例肺癌相关死亡,所以对于肺癌筛查来说,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看肺癌的风险因素。2019年肺癌筛查更新内容只有高危人群才需要做肺癌筛查。什么是高危人群呢?高危人群指的是年龄在55-74岁,吸烟≥30包/年,仍在吸烟或者戒烟<15年(1类证据);年龄≥50岁,吸烟≥20包/年,另雪附加一项危险因素(2A类证据),危险因素包括:氡气暴露史,职业暴露史,恶性肿瘤病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病史。推荐对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对于不是高危肺癌人群来说就没有必要进行肺癌筛查,所以要不要肺癌筛查要看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胸腔镜下的微创手术比传统手术并发生降低30对于1-2期肺癌治疗的更新。总体治疗原则:手术+辅助化疗。2019年手术更新内容我们看到把胸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从二级上升到一级推荐。从1992年国际第一例微创肺叶切除诞生,再到2006年进入肺癌治疗指南,从诞生到feasible option(可行性的选择)的叫法,整整经历了14年的时间。可行性的选择其实就是备胎的意思,但是备胎要想转正必须要证明比传统手术更好。一些回顾性的研究,比如MSK的数据、美国SDS数据库的数据,以及美国国家住院患者的数据都能看到,微创手术确实比传统开放式能大大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的比例大概在30-40左右。下面是各国微创手术期的优势:杜克大学:匹配284对VATS对比开胸手术患者,手术并发症降低约37;(第34届美国西部胸外科学会年会。)纽约MSKCC:398例VATS vs 343例开胸手术,VATS手术并发症降低29(第88届美国胸外科协会年会,AATS)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数据库:匹配1281对患者资料,VATS降低并发症41。(第89届美国胸外科学会年会)美国国家住院患者数据库:68350例肺叶切除资料,其中VATS10554例,开胸57796例,匹配研究显示VATA手术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实际上手术风险的降低并不仅仅是患者住院风险的降低,更大程度上使得患者和家属更倾向和乐于接受手术,使得那些犹豫不决的患者以及那些费力又不确定结节的患者能够真正得到及时的治疗,使得肺癌治疗的关口能够有效的前移,这是肺癌早期治愈率提高的关键,这样看来这并不是技术的前景,而是我们通过技术的前进,实现让患者从早筛到早诊再到早治,这才是微创的真正意义。关于辅助化疗: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前面我也提到了关于1-2期的患者总体的治疗原则是手术+辅助化疗。前面我们讲的是手术,现在讲化疗。化疗也有更新。把第8版分期的T2bNOMO 4-125px增加了辅助化疗推荐(第7版分期的T1b分期)。我们说辅助化疗真正的治疗指征是让患者从中获益,而不是分期的移动,不是说从二期到三期,就让患者按照三期的治疗原则去治疗。所有治疗原则特别是对辅助化疗来说,我们真正针对的是最基本的主流大小N和M,那么对于A smart分析来说是鉴定了辅助化疗这个基础的研究,5.4的生存的五年生存率改变是6.5的6.4的肿瘤特异死亡的降低,减去1的肿瘤特异死亡的增加的差值得到了5.4的五年生存,那么说明化疗并不是一本万利的化疗,化疗是要付出代价的。2019年辅助化疗更新内容根据IASCL/UICC第8版分期,2A期指T2bNOMO。第8版分期T2bNOMO 4-125px增加辅助化疗推荐(第7版分期T1b期)。另外一个研究发现,五年之内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的生存是占优的,但是五年之后体现的是辅助化疗是有毒性的,因此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五年以后的生存是劣势的,因此化疗是一是一把双刃剑!NCCN2019年指南中,提出了辅助化疗需要考虑高危因素,包括分化差(包括神经内分泌肿瘤)、脉管侵犯、楔形切除、肿瘤>100px、胸膜侵犯以及Nx。这些因素中单独一个may not be 化疗指征,在决定是否需要化疗时可作为考虑因素。最后总结一下CSCO肺癌指南(2019)的三大变化:CSCO肺癌指南(2019)外科更新总结来源:第22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2019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学术年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杨帆教授的学术讲座。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李莉军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李莉军
李莉军
主任医师

已认证

岳阳市二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