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图书 正文

当代社会变迁中的二人台研究:河曲民间戏班与地域文化之互动关系简介,目录书摘

2020-11-17 14:28 来源:京东 作者:京东
中
当代社会变迁中的二人台研究:河曲民间戏班与地域文化之互动关系
暂无报价
10+评论 100%好评
编辑推荐:    作者对河曲民间戏班以及与西口路地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实地考察,从时间、地点、社会维护、文化象征等多维视角,展开了宏观与微观、过去与现在、原型与变异、局内与局外等层面的探究。基于对二人台流行地域的实地普查,对其生存的地域背景与历史语境进行了文化追问;围绕着对河曲二牛家族剧团和曲峪二人台艺术团的田野调查,加以描述、比较、分析和阐释,探讨了民间戏班的内部组织和外部运作机制;对河曲民间戏班与西口路文化中的非定时性和定时性的乡俗礼仪生活,实证论述了两者之间所产生的互动关系。通过对二人台在各类乡俗礼仪中的活动比较,作者认为河曲二人台作为一种“世俗的娱乐”,不仅与地域文化产生密切的互动,还是西口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简介:    二人台,近百年来长期活跃在晋北、陕北、内蒙古西部、冀北等省地,是广大人民最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之一。这个由蒙汉两族人民共同产生的艺术表演形式,是蒙汉文化交流的特有产物,在中国北疆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br>    二人台集民歌、民间歌舞、说唱、戏曲、器乐、杂技等艺术形式为一体,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演艺品种。二人台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近百余个剧目,以枚(笛子)、四胡和扬琴为三大件主奏乐器,音乐风格鲜明而富有地域色彩,至今仍然十分活跃在城乡人民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位于晋、陕、内蒙三省交界处的山西河曲,以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而呈现出地缘文化特色。河曲至今存在众多的民间二人台戏班,他们以原生形态的活动方式,沿着当年著名的走西口路线,常年演出于民间乡镇村落,深受蒙汉人民的喜爱。河曲二人台不仅以地道的艺术风格显示其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它在乡俗礼仪生活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在现代文化环境中发挥了特有的社会功能。
作者简介:    杨红,民族音乐学家,曾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和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分别获文学硕士(1990)和哲学博士(2004)学位。现为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民族音乐学及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生导师、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会员以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理事等。长期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著作有《中国传统音乐引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合作)等。
目录:序<br>中文提要<br>英文提要<br>鸣  谢<br>绪    论<br>一、已有的相关研究与成果<br>(一)关于二人台的资料来源与研究现状<br>(二)关于中国民间戏班的研究成果<br>二、理论架构与研究方法<br>(一)宏观一微观一互动之三重研究层面<br>(二)六种文本形式与多向解释<br>上篇文化追问与实地普查<br>第一章  生存背景与历史语境<br>一、地理特征和文化历史渊源<br>(一)“娘娘滩”——汉唐以来的地缘文化背景<br>(二)“河套文化”——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的基点<br>(三)“黑界地”——蒙汉文化共存的见证<br>二、三大文化板块的并置与碰撞<br>(一)黄河东边的晋西北边缘文化板块<br>(二)黄河西边的陕北边缘文化板块<br>(三)蒙古族鄂尔多斯部文化板块<br>三、走西口——跨越三大文化板块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br>(一)走草地<br>(二)跑河路<br>(三)走东路<br>第二章  二人台与其生态环境<br>一、二人台源流论<br>(一)现有的源说论<br>(二)河曲源、内蒙古西部流<br>(三)二人台历史发展的二个阶段<br>二、二人台的演艺组成<br>(一)二人台的主体是戏曲<br>(二)二人台的客体是兼有歌舞、说唱、器乐等民间艺术的综合形式<br>(三)二人台是蒙汉民间音乐文化融合的综合载体<br>三、二人台当今社会文化生态<br>(一)民间班社的生态环境——一种依附于乡村文化背景的原生形态<br>(二)国家编制剧团的生态环境——一种依附于城市文化背景的变异形态<br>(三)文化个体户的生态环境——一种依附于城市娱乐场所背景的大众形态<br>上篇结语<br>中篇  个案研究——对两个民间戏班的田野调查<br>第三章  个案一:二牛家族剧团的构成与生存方式<br>一、二牛家族剧团的组织规模<br>(一)基本概貌<br>(二)班主及其组团历史<br>(三)戏班的成员构成<br>二、二牛家族剧团的师承关系<br>(一)传承网络<br>(二)传授的地点与环境<br>(三)徒弟的学习生活<br>三、二牛家族剧团的经济运作<br>(一)固定的戏路机制<br>(二)票房机制<br>(三)特殊的演出经济人——“写戏”机制<br>四、二牛家族剧团的演出形式以及对“唐戏”剧目的现象直观<br>(一)即兴的表演特色<br>(二)随机的演出剧目<br>三、涫出的“唐戏”剧目<br>第四章  个案二:河曲县曲峪二人台艺术团的构成与生存方式<br>一、曲峪戏班的组织规模<br>(一)基本概貌<br>(二)班主及其组团背景<br>(三)曲峪戏班的成员构成<br>二、曲峪戏班成员的来源与流动<br>(一)演员阵容<br>(二)挑头演员<br>(三)跳班现象<br>三、曲峪戏班的经济运作<br>(一)写戏机制<br>(二)演出合同机制<br>(三)戏班的收入与开支<br>四、曲峪戏班的演出形式与表演剧目<br>(一)唱腔与表演<br>(二)牌子曲<br>(三)演出剧目<br>中篇结语<br>下篇  河曲民间戏班与西口路文化中的乡俗礼仪生活<br>第五章  民间戏班与乡俗礼仪(一)——非定时的活动特色<br>一、乡村日常生活中的闹“红火”<br>(一)河曲乡村的闹“红火”习俗<br>(二)闹“红火”习俗中的二牛剧团演出实录<br>(三)当地人对二牛剧团演出的本土评价<br>二、个人生活礼仪<br>(一)成年仪式——12岁开锁<br>(二)婚嫁礼仪<br>三、准格尔旗物资交流会<br>(一)河南湾物资交流会<br>(二)交流会上的曲峪二人台演出<br>(三)异地人对曲峪二人台演出的本土评价<br>第六章  民间戏班与乡俗礼仪(二)——定时性的活动特色<br>一、正月闹元宵<br>(一)陕北府谷闹元宵<br>(二)河曲焦尾城村闹元宵<br>(三)延续的传统:闹社火与二人台——节日气氛的升腾<br>二、府谷木瓜三官庙会<br>(一)全庙村——木瓜村<br>(二)三官庙会的仪式活动<br>(三)二人台在木瓜庙会上的演出活动<br>(四)三官庙会文化的基本特征<br>三、神木大堡当镇任家伙场村的神会<br>(一)三皇庙与神官<br>(二)任家伙场村神会<br>(三)求神过程实录<br>(四)对神官下马仪式之民间信仰解读<br>四、民间祭祀节日——河灯节<br>(一)原始信仰——河灯节的由来<br>(二)放河灯——神圣的祭奠<br>(三)音乐祭献——二人台与其它民间艺术、流行音乐的在场<br>(四)河灯节仪式活动与音乐——神圣与世俗的混合载体<br>下篇结语<br>结    论<br>参考文献<br>英文参考文献<br>中译文文献(按作者汉译名拼音排序)<br>中文参考文献<br>索    引<br>图表索引<br>图片索引<br>谱例索引<br>地图索引
热门推荐文章
相关优评榜
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天天低价,畅选无忧
购物指南
购物流程
会员介绍
生活旅行/团购
常见问题
大家电
联系客服
配送方式
上门自提
211限时达
配送服务查询
配送费收取标准
海外配送
支付方式
货到付款
在线支付
分期付款
邮局汇款
公司转账
售后服务
售后政策
价格保护
退款说明
返修/退换货
取消订单
特色服务
夺宝岛
DIY装机
延保服务
京东E卡
京东通信
京东JD+